六王毕,四海一。秦王赢政用了十年时间(公元前230年一公元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倾巢之下没有覆卵,六国国君最后都上哪里去了呢?现在按照六国先后灭亡顺序介绍一下。
韩国最后一位君主,姬姓,韩氏,名安。生卒年不降,公元前239年即位,在位九年。韩王安当国君时,韩国已江河日下,秦军正在加紧灭六国之战。公元前231年,秦军夺取南阳,任命韩国降将内史腾为南阳守。秦王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军对韩国发动最后一击,内史腾率十万大军攻占韩国都城,设颖川郡。韩王安和群臣做了秦军俘虏押运咸阳。
秦国把韩王安软禁在陈县,韩王安本来还有一线生机的。公元前226年,韩国贵族发动叛乱被秦军镇压下去,秦国为斩草除根,,减少祸乱,将韩王安杀死。赵国最后一位国君叫迁,赢姓,赵氏,名迁。公元前235年一公元前228年在位。赵王迁品行不端,刚愎自用。幸亏有大将李牧等抵御秦军进攻,取得大胜。
公元前229年,秦军再次进攻,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秦军屡攻不下实行反间计,用重金贿赂赵国宠臣郭开。赵王迁中计,自毁长城杀了李牧,赵国末期又是地震,又是遇大饥荒,只见草来不见人,国力衰竭又失良将。邯郸城很快被攻克,赵国灭亡。赵王迁被流放到房陵(房县)深山老林里,作诗歌《山水》抒发思国之情。
魏国最后一个国君叫假,姬姓,魏氏,名假。公元前227年一公元前225年在位,魏国曾是七国之中变法最早的国家,民殷国富,军力强悍吊打六国。到了末期己成为一个待宰的羔羊。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大梁城,魏国君臣成了鱼虾。魏王假去向成为历史之谜。《烈女传》中说魏王假被秦军处死,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
楚国最后一位国居负刍,芈姓,熊氏,名负刍。公元前228年一公元前223年在位。楚国是一个大国,士兵百万,战车万乘,还有一战之力。公元前226年,秦军攻楚国占领十多个城池。楚国打算青阳(长沙)以西土地同秦军讲和。这时秦将李信率20万大军攻楚,楚国绝地反击,竞取得大胜,杀死秦军七个都尉。
秦军想讲和,楚国士气正盛不同意割地息兵,趁机出兵想收复郢都。公元前223年,秦将王剪率六十万大军伐楚,杀死楚将项燕,大败楚军。王剪,蒙武率秦军攻占楚国都城寿春(寿县),负刍被处死,有八百年历史的楚国灭亡。
燕国最后一个国君喜,姬姓,名喜。燕王喜是六国国君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燕王喜28年(公元前227年),秦军攻打燕国,兵临易水。燕太子丹派荆轲,秦武阳刺杀秦王政失败。秦将王剪率军攻占燕都城蓟城,燕王喜逃到辽东,杀太子丹同秦国讲和。燕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攻取辽东,燕王喜做了秦军俘虏,被秦军斩首示众。
齐国最后一个国君齐王健,妫姓,田氏,名健。公元前280年一公元前221年)。齐王健的日子本来过得不错。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策略,和齐国联姻结盟,没有亡国之忧。等到燕国灭亡后,齐国直接面对秦军危胁。齐王健被忽悠不战而降。后来,他被安置到边远地区,不给饭吃,活活饿死。
都说成王败寇,很少有结局美好的失败者存在。毕竟对每一位上位者来说,他时时刻刻都在害怕有人会对他图谋不轨,因此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那就是斩草除根,不给自己留下一丁点的隐患。
那么,灭秦始皇灭掉的六国,他们国君各自的结局,都如何呢?
一,被手下人坑了的韩王安秦国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而韩国的最后一任国君韩王安,便被秦始皇安排到陈县(今河南周口),除了限制他的自由,其他的一切都是吃好喝好。
但是韩王安的手下们不安分,在公元前226年发动叛乱,秦始皇在平定叛乱后,便也赐死了韩王安。
赵王迁是干啥啥不行,骄奢淫逸第一名。不仅如此他还听信谗言,把赵国的最后一道屏障,李牧给赐死。不然的话,秦国还真的很难灭掉赵国。
邯郸城北攻破后,赵王迁被俘虏,随后就被秦始皇流放到房陵(今湖北十堰)的深山之中。至于他的结局如何,估计是饿死在深山之中。
三,有可能被秦始皇赐死的魏王假如果仅凭军事力量,魏王假还不至于败得那么快。但由于秦将王贲水淹大梁,这才让魏王假不得不出门投降。
至于他的结局,《烈女传》说是被秦始皇赐死,但《史记》中并没有记载这件事,也因此魏王假的结局到底如何,这还真的是不知道。
楚王负刍是楚国的最后一位国君,楚国被灭后,楚王负刍便落入了秦军之手。
但至于他的下场,史书上却没有记载。不过下场无非就是被杀、流放、软禁。
五,杀死儿子求和的燕王喜,还是难逃一死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王,也都知道秦始皇差点死在这一场刺杀中。而排出荆轲的便是燕王喜的儿子,太子丹。
当消息败露后,这把燕王喜吓得,直接就干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希望能够换来秦始皇的谅解。但这终究是于事无补,不论燕王喜如何哀求,如何表示歉意,最终还是逃不过被杀的结局。
齐国被灭之前,秦始皇还派出说客,告诉齐王建,说如果投降可以给他五百里的封地。于是齐王建投降,也的确是得到五百里的封地。
但是呢,在这五百里的封地里,没有人口,秦始皇还不给他提供食物,就这么的,齐王建便活生生地被饿死。
成王败寇,六国的末代国君也的确是都没有好下场的。但也不能说秦始皇冷酷嗜血,因为如果是他落入六国国君之手,说不定下场还会更惨。
秦王政对待六国诸侯的态度各不相同,有少部分人因为顽强抵抗或是触怒秦王被杀掉。其他诸侯王则被俘虏迁居到其他地方安置。
韩国被灭时,由于韩国没有大规模抵抗,所以对待韩王安比较温和。秦国将被俘虏的韩王安迁离韩国,移居陈郡,离韩国首都新郑不远,目的是为了向韩国遗民表示怀柔。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赵国灭亡后,赵王迁被流放到房陵深山中后,因思念故乡而创作《山水》这首诗歌,听到这诗歌的人无不落泪流涕。后来赵代王嘉也被俘虏,秦王让赵嘉的儿子赵公辅前往西戎,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属甘肃),形成一个望族,西戎尊他为赵王。
魏国被围攻时,因为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但《烈女传》记载:“秦杀假。”魏王假可能是因为顽强固守,城破之时就被当场杀掉了。所灭六国中,秦王政对魏国最严厉,除了魏王外,还追杀魏国的所有宗室子弟。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王负刍被俘。楚国灭亡后,楚王负刍的弟弟昌平君熊启在淮南被项燕拥立为楚王,定都兰陵,以长江作为屏障,占据吴越之地。后来,秦军蒙武来攻,昌平君兵败自杀。
燕王姬喜在位晚期,太子丹执掌朝政,而他为了阻挡嬴政吞并山东六国的步伐,竟然派刺客荆轲入秦行刺,结果行动以失败告终,时在前227年。就在荆轲刺秦失败的次年(前226年),嬴政派大将王翦率军伐燕,一举攻陷其都城蓟,迫使姬喜逃往辽东,并杀死太子丹以求和。然而,姬喜用儿子首级换回来的,不过是在辽东4年苟延残喘、担惊受怕的生活而已。前222年,秦将王贲再度率军攻燕,姬喜兵败被俘,燕国灭亡。
秦王政把齐王建安置在边远的共地,居住在荒僻的松树、柏树之间,不供给齐王建食物,齐王建最终被活活饿死。
和秦始皇后来残暴的名声相比,秦国对待六国诸侯算不上苛刻。依照一般的思维来说,秦王政可能会将他们斩杀殆尽,但是秦末农民战争中,六国诸侯的子弟都出现了,说明大一统的时候,六国的宗室都得以保存下来,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其实这是秦国出于政治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虽然没有采取大规模杀戮的方式,却限制了他们的自由,防止他们东山再起。六国诸侯丢失了国土和王位,被当作俘虏和囚犯,尊严丧尽。
六国的国王结局都很悲惨,不得死。只有楚王苟活性命。齐王和燕王被活活饿死。韩王被处死,赵王饿死山中,魏王被杀。
六国的君主基本都被杀了,因为秦国是郡县制,是不可能留下六国的国王的,必须要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