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找到兴趣。大部分的人,或者说中国人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兴趣不见得是一致的,看职业选择就知道,在国外很多人在NGO里面工作,而在中国很少有做无报酬的工作,导致这个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否有独立选择自己未来职业的能力。就像我们考大学选专业,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有的是父母的意见,有的是根据现在火的职业而选择专业,导致大学学习时,有的学的很痛苦,也学不好,能恰巧碰到志趣相同的,已经是万幸。这也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国外刚开始进入大学是先学习基础学科,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和在大学的学习氛围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再去选择专业,跟我们国家只顾一门心思考大学,至于考上以后干什么,似乎很少有人去深入的思考过,区别很大,当然这与国家的发展,整个大环境有相当大的关系。找到自己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都听过乔布斯的斯坦福演讲,他说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如果现在不知道,要一直寻找,直到找到自己的兴趣,前段时间亚马逊上有本畅销书,《我想看到的世界》作者是个韩裔美国人,她现在是哈佛法律系终身教授,才30几岁,获得了很多成就,她也强调,兴趣对一个人未来职业发展,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提前找到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毕业以后再想我要找什么样的工作。花毕业之后的时间再调整职业方向会多走很多弯路。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工作中渡过,试想下,做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每天张开眼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期待和热情,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其次,坚持目标。一旦知道自己的兴趣亦愿意往兴趣方向发展,最好的就是兴趣与现在的专业结合,但是最怕的就是大家很多时候都只停留在想的层面,我们总是愿望很美好,而成功的人往往是做了哪些事情。一万小时理论我想大家都听说过,找到自己的方向,如同大树的树干,其他相关方面的发展就如树枝,来修饰自己的树干,整个大树就会枝繁叶茂。
最后再结合您的一些问题发散下。您提到爱好美术音乐,您是否问过自己,您喜爱到什么程度,是否可以作为自己未来长久的兴趣,为这个爱好付出了多少努力,我想,如果研究的很深,加上自己的英文,法语,那未来肯定是复合型人才,包括您说的考研,也可以考虑考音乐美术方面的研究生,这对您来说您就拥有了两项技能,一方面发展了自己的兴趣,一方面没有浪费自己原来的专业。这是相得益彰的事情。包括文化艺术交流方面的工作也是,如果两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对于未来申请工作都是优势。刚才说的那本书中,作者也是因为文学艺术特长被耶鲁大学录取,但所有的前提,都是在此领域您有很深的研究,这是您区别于其他人的有利因素。就像我自己是学中药专业的,毕业去了家医药公司,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做研究,或者药物分析质检,但喜欢跟人打交道,就转行去做了HR,后来跳槽去了IT行业做HR,在这个领域自己再去学习,考证,考MBA,这样就像我上面提的,把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做到了结合,只是当年懵懂也很迷茫花了一些时间去找职业方向,现在有了很清晰的目标,事情就会变的简单的多,英文其实跟HR一样,对于行业没有多少限制,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总之,找到努力方向,然后其他的学习都为主方向服务,花时间付出,你那么早就开始做自己的职业规划,未来一定会很好啦!加油吧
学生和职场人的区别——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职业生涯的意识。
一般现在的职业教育大多是从大四毕业时才开始的。学生较系统接受职业教育也是学生毕业时,集体倾听当年就业政策开始的,并不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职业教育的理念。大多数学生都是如此,从小到大,没有老师告诉你要为职业生涯准备和考虑。一般只是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会并得高分即可,学校的教育只告诉要努力地学习,并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教育理念的缺失也许是导致没有职业化教育概念的根本。其实,职业才是人一生最大的基础和平台,除非你是继承大量财产的人,否则你的生存、发展、家庭、幸福等就一切都寄托在了职业上,因为职业、工作才会换来一般等价物——钱,有了这个一般等价物要做、想做的事才会实现;当然也不是说教育就是功利化的职业教育,只是要说明一个道理,教育一定培养学生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而职业就是最好也是最基本的依托。一些学生也许抱着这样一个理念:知识改变命运,其实知识改变不了命运,知识要通过职业生涯,通过人生的磨砺,才可以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价值。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其实一切都无从谈起。
职场人第一次工作遇到的焦点问题无非是薪水问题,人是最好面子的,face比什么都重要,甚至上升到尊严的高度,在这扭曲的价值观的驱使下,人们会把物质财富、权势地位看成成功人士的标志,这也许是造成大家互相攀比的恶性竞争,想以此来换取那一点点“尊严”,这真的有必要吗?学生毕业找工作应该综合考虑:条件、天赋、兴趣、学习。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在求职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因为学生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并不能够马上熟练地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其实入职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学技术和业务知识,多向有工作经验的老师傅请教,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慢慢自然就会找到自己的真正价值。
"千万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这句话也许会让人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当询问各行各业职场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都会强调:薪水肯定是次要地位的。有时一个职位可能没给你提供很高的薪水,特别是在毕业时找的第一份工作,但如果在这个职位上能够学到东西,从做人做事各方面能给予补充“营养“就不应放弃,哪怕是最基层的入门工作。请永远记住:飞机飞得再高,也必须从地面起飞。以上几点可以说是学生和职场人士在思想观念上的区别所在。
学生和职场人的区别——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职业生涯的意识。 一般现在的职业教育大多是从大四毕业时才开始的。学生较系统接受职业教育也是学生毕业时,集体倾听当年就业政策开始的,并不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职业教育的理念。大多数学生都是如此,从小到大,没有老师告诉你要为职业生涯准备和考虑。一般只是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会并得高分即可,学校的教育只告诉要努力地学习,并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教育理念的缺失也许是导致没有职业化教育概念的根本。其实,职业才是人一生最大的基础和平台,除非你是继承大量财产的人,否则你的生存、发展、家庭、幸福等就一切都寄托在了职业上,因为职业、工作才会换来一般等价物——钱,有了这个一般等价物要做、想做的事才会实现;当然也不是说教育就是功利化的职业教育,只是要说明一个道理,教育一定培养学生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而职业就是最好也是最基本的依托。一些学生也许抱着这样一个理念:知识改变命运,其实知识改变不了命运,知识要通过职业生涯,通过人生的磨砺,才可以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的价值。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其实一切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