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几次重要的地质构造运动有哪些

2025-05-01 04:00:2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目前的地质勘探一般都是寒武纪之后的,前寒武纪地层现今地球表面残留保存的较少,也没有很多生物化石证据可以帮助推断
从五亿年前到现在,比较大的几次构造运动有,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早古生代,在整个现今北半球的地质板块都能找到痕迹,当时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碰撞对接,形成“劳俄大陆”。中国西部柴达木板块与中朝板块拼合,古祁连海褶皱关闭。其他许多古海洋(如古鸟拉尔海洋、古北亚海洋、古太平洋、原特提斯洋等)都遭到加里东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陆地面积增大。
海西运动发生于晚古生代,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中亚哈萨克地槽及中国的天山、祁连山、南秦岭、大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
喜玛雅拉运动是指新生代中期到现今仍在发生的,印度板块,非洲板块向北挤压的运动过程

以上这些都是全球性的运动,在世界各地还都有一些小规模的构造运动,比如中国境内就有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碰撞的印支运动,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之类的

回答2:

有以下三种:
①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②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扩张说(sea-floor spreading hypothesis)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 它是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科学家H.H赫斯和R·S·迪茨分别提出的。

③版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论或板块构造学)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