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色小镇建设需要什么?

2025-04-27 10:57:2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自2015年4月《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正式发布,浙江省围绕特色小镇的探索建设工作先后发布了《关于印发浙江省特色小镇验收命名办法(试行)的通知》《特色小镇评定规范》等文件,通过在规划、管理、考核与评价领域的政策出台,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政策体系。

同时,《指南》里首次明确了特色小镇需制定合理的居住用地规模,并给出了详细的规划标准:在建设用地的范围内,宜规划人均居住用地23~36平方米/人,常住人口为3000~4000人,并规划要求设定包括餐饮、购物等设施在内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未来产业的发展会很迅速,但真正的特色小镇建设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潘毅刚指出,浙江目前已经认定真正建成的特色小镇仅有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两家,其他的众多特色小镇仍在培育中,因此制度的完善仅为第一步,如何更好地服务与引导后期特色小镇的建设更为重要。来源:光明日报

回答2:

多位专家谈特色小镇建设:需厘清人地关系、打破“千镇一面”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坚决要把GDP这条拿掉。”5月13日,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宋晓梧在2018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哀牢山论坛上表示。

自特色小镇2014年在杭州被首次提及后,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在全国被广泛推广。几年时间里,特色小镇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小镇才是真正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目前的瓶颈到底又在哪?
特色小镇建设并非城镇建设 撇不开农村农民
“特色小镇应该和当地的地理、人文、历史等特色相结合,和农村的小镇更密切。”宋晓梧表示,完全撇开农村就不是特色小镇了,而是城镇建设。对于通过引进燃料电池、机器人、互联网+而成为“特色小镇”的做法,宋晓梧持怀疑态度,“那就是发展工业,搞工业园区。”他说。
针对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的概念不清等问题,四部委于2017年12月就出台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对此,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表示,《意见》明确指出小镇和与特色小镇的区别,因此建设特色小镇要从它本身规定的含义上思考,避免走弯路。
“特色小镇最终是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也指出,他同时强调发展特色小镇一定要让当地农民实实在在受益,而不是让其从事低端岗位工作。发展特色小镇,除了要给当地农民就业机会,还要给予补偿,比如养老的权益、子孙后代稳定的权益等。“我们要解决几亿农民真正城市中定居落户的问题,解决全中国的老百姓分享我们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要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陈淮指出。
建设特色小镇的首要问题:厘清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特色小镇离不开农村建设,而厘清人与地的关系,则始终是农村改革的核心。
陈淮表示,由于没有能够对农民和土地要素的关系给出一个清晰的解释,所以到了特色小镇的建设上,问题就出现了。“让农民的产权实现权益化,特色小镇才能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发展途径。”陈淮认为。
“如果不能够做到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合理确权和土地合理的扭转,特色小镇很难建。” 宋晓梧也指出,只有土地确权真正落实以后,特色小镇在建设中才能既实现合理地扭转土地,又保证农村的财产权益。同时,宋晓梧表示,要建立健全资本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保障金的制度,土地承包风险防范也需要注意。
当下,三权分置进农村正在推进中,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是推进土地有序流转的基础和保证。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一论述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于特色小镇建设而言也同样意义重大。
打破千镇一面: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在于“特色”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2月,全国两批特色小镇试点403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多个。盲目跟风成为特色小镇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拦路虎“,“千镇一面”的瓶颈亟待突破。
“特色小镇的创新发展不能简单重复,一定要有卓尔不群的地方,一定要定制化,一定要在进行充分的调查后,把区域里的资源禀赋综合起来。”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指出。
宋晓梧也表示,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与此同时,在挖掘地理人文特色方面,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比如某某地方自称为猪八戒招亲的地方,以此为特色招揽游客,这是站不住脚的。
“现在的特色小镇有几个问题,比如当旅游业干,开发商挤出一个词说是旅游地产……还有生产性的小镇也是一样。”针对特色小镇的“特色”问题,陈淮指出。
此外,陈淮强调,千万别把特色小镇的发展质量、规模、速度寄托在政府头上。“我相信所有的奇迹都是市场创造的,哪个地方做得好,不是因为政府做得好,而是因为政府管的少了,束缚放开了,就做好了。” 陈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