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小脑萎缩

2025-04-26 07:47:2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中医是如何认识脑萎缩的?脑萎缩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那么该如何治疗呢?众所周知中医治疗疾病多从患者病情的整体情况出发,注重患者脏腑的功能,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再到理法方药,从而使药物更加适合患者的病情,以达到药到病除!
那么具体该如何辨证论治?1、若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沉细。则辨证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治宜滋补肝肾,填精健脑,方用左归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制首乌、龟板、枸杞子、桑葚子、远志、菖蒲、怀牛膝等,失眠多梦者加枣仁、龙骨、牡蛎。加减:偏瘫加黄芪、全虫、地龙。肢冷较甚加肉桂、附子。
2、若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倦怠流涎,失眠纳少,肢体麻木,表情呆滞,喜静恶动,短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缓,则辨证为气血不足,脑髓失充,治宜补气养血,益智健脑。 方用八珍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山药、黄精、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紫河车、益智仁等。加减:颈硬胀者加葛根。大便干结加女贞子、草决明。
3、若患者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颧红咽干,眩晕耳鸣,两目干涩,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则辨证为阴虚火旺,脑髓消缩,治宜滋阴降火,补髓健脑为法,方用知柏地黄汤合生铁落饮加减,药用:黄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参、女贞子、枸杞子、龙骨、牡蛎、生铁落等。加减:震颤加龟板、鳖甲。腰膝酸软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远志。
4、若患者主要表现为头重且晕,胸闷短气,倦怠嗜卧,肢体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腻,脉滑,则辨证为痰浊雍盛,蒙蔽脑窍型,治宜祛痰化浊,开窍醒脑为法。药用温胆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远志、郁金、菖蒲、胆南星等。加减:舌质紫暗者加丹参、川芎。食少加山楂、鸡内金。腹胀痞满加莱菔子。
5、若患者主要表现为口唇紫暗,肢体麻木,善忘,口干欲饮,语言颠倒,或久病反复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涩,则辨证为瘀血阻滞,脑失荣养,治宜活血祛瘀,通络醒脑为法。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远志、菖蒲、鸡血藤、柴胡、牛膝等。加减: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济失调加黄精、全虫。视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除了中药,中医还可以配合针刺来治疗小脑萎缩,常用穴位有:百会、四神聪、头维、神庭、风池、风府、大椎、肾俞、命门、心俞、内关、水沟等!
由上述可知,由此上述可知,中医真的是可以治疗小脑萎缩的!因为它能够从患者病情的整体情况出发,注重患者脏腑的功能,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再到理法方药,从而使药物更加适合患者的病情,以达到药到病除,再配合针刺治疗其疗效是不言而喻的!

回答2:

患者36岁,女,确诊遗传性共济失调,期间用过西药辅酶q10等药物,开始有些效果后来一点效果没有了,副作用还大,也用过中药期间症状反而加重,其他中药并没有任何效果,来咱们这看病时候,走路严重不稳,上下楼梯困、下肢发麻、下肢冰凉,说话不清楚,吞咽困难,喝水呛咳,晚上失眠多梦、走路摇摇晃晃,容易摔倒,蹲下不容易站起起来,后经过了解得知“益脑健步汤”效果不错,通过治疗症状可以慢慢恢复,决定采取一个疗程,起初只是有些许改善,并不明显。

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看到效果后,感到信心大增,继续服用了俩个疗程药物,在用药期间走路不稳、站立不稳、吞咽困难等等情况都有所改善,让患者有了继续治疗的勇气,后继续服用六个疗程药物后症状基本全无,如今电话回访一切正常,并无异常情况。

回答3:

中医上认为小脑萎缩是属于痿症的范畴,是肝肾不足,脾失健运,筋骨失养所致,因情绪激动,气逆于上,肝阳随之升动,血行不畅而致下肢筋脉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