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番茄的过程中,出现着色不良,也就是我们菜农朋友常说的花脸。番茄种植出现着色不良,不但影响产品的品质,如果严重还会使得番茄失去商品性,给菜农朋友带来经济损失。而造成番茄着色不良主要是因为番茄转色期没有进行正常转色造成的。番茄的着色主要受番茄体内的番茄红素的合成影响,而番茄红素和番茄果实体内的限速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都是那些因素造成了番茄转色不良?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呢?
一、引起番茄着色不良的原因
1、品种引起的番茄着色不良
开头我们就说了,番茄的着色和番茄红素息息相关,而番茄红素是由番茄内部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因此,如果番茄着色不良,首先就要考虑番茄品种的问题,某些品种自身就对番茄体内的限速酶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了番茄红素的形成,导致着色不良。
2、温度引起的番茄着色不良
而研究表明,当温度在18℃~26℃的时候,番茄的限速酶活性最高,番茄红素生成的也是最快的时候。而当温度高于32℃或者低于12℃的时候,番茄限速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番茄红素的合成。而且在这个温度段内,已经合成的番茄红素在转化酶的作用下会加速分解,形成大量的黄色胡萝卜素,引起番茄果实着色不良。
另外,冬季大棚种植的番茄,温度容易形成极端,晴天大棚中午的温度会达到35℃以上,前面讲到,当温度超过32℃的时候,限速酶的活性就会收到限制,但此时光合作用却比较旺盛,叶绿素在这个温度却能正常形成,叶绿素多,番茄红素少,番茄的着色必然会出现不良。
3、光照引起的番茄着色不良
光照能够影响番茄红素的形成,在番茄的转色期,适宜的光照能够促进番茄红素的形成,而当光照较强或者较弱的时候,就会影响番茄红素的生成,尤其是在冬季低温、寡照的天气较多,光合作用比较弱,番茄红素生成的比较少,因此番茄果实容易发生着色不良的现象。
4、施肥不当引起的番茄着色不良
在果实膨大期偏施氮肥,植株徒长,容易和果实对养分形成竞争关系,影响番茄红素的形成;另外,限速酶的活性受到锰、钾的调控,在番茄膨大转色期缺锰或缺钾时,限速酶的活性会被抑制,番茄红素的合成会受到影响,从而也导致番茄果实着色不良。
5、果实中乙烯含量较低引起番茄着色不良
乙烯具有提高限速酶活性的作用,在番茄成熟期的果实内大量被合成,当合成的量太少的时候,就会抑制限速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番茄红素的生成,最终导致番茄着色不良。
二、防治番茄转色不良的措施
番茄果实的着色不良基本上就是由以上5个因素造成的,那么在了解了原因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引起的症状不同而进行对症解决。
1、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
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要选择适宜当地种植并且具有着色好的品种种植,从源头上解决着色不良的问题。
2、调控适宜的温度
在前面我们讲到,番茄限速酶和番茄红素的形成与温度息息相关,因此,控制温度在番茄适宜的范围内生长对番茄的良好着色就显得很重要,白天棚温控制在20℃~26℃之间,夜晚温度控制在12℃~18℃之间。
3、适宜的光照条件
在番茄果实着色期,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其着色。在冬季大棚温室种植中,经常会遇到光照不足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人工补充光照来加以改善。
另外,在番茄采收后期,为了增加透光率,菜农朋友常常把大部分的叶片疏除,认为这样能够促进番茄转色,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由于没有叶片的遮挡,在晴天的中午,阳光直射到果实上,很容易引起番茄果实灼伤,造成转色不匀。所以在疏叶的时候,应该多保留一些叶片,尤其是果实上方的叶片,一定不要全部疏除,即能避免果实着色不均,又能保证植株进行正常的光合物质的积累。
4、合理施肥促进着色
合理施肥、均衡施肥是保证番茄正常转色的一个重要措施。在第一果穗开始膨大时,要追施高氮、高钾、低磷的肥料。每亩可追施氮、磷、钾养分配比为19-8-27的复合肥10~15㎏,每隔一水追肥一次,每次追肥的数量和品种相同。初次之外,在番茄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浓度为0.1%~0.2%的硫酸锰溶液,一般每7~10天喷施一次。
5、科学催红
在番茄着色期,利用乙烯对番茄进行科学催红。但在使用乙烯进行催红的时候,要注意操作得当,以免引起药害。正确使用要注意以下三点:
以上就是引起番茄着色不良和防治番茄着色不良的具体措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番茄在着色期处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和光照强度,在加上合理的田间操作,就能避免番茄着色不良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