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来回答你老兄的问题,先说奥马哈海滩登陆战,它是诺曼底登陆的其中一个主滩头阵地,实际上在盟军登陆之前,已经出动航空部队,和海上舰艇部队对这一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和炮击,整个诺曼底已是一片火海,在整个登陆战中仅飞机就出动了一万三千多架次,基本肃清了德军滩头的明堡和部分主阵地,但德军地面部队的损失则十分有限,既然是登陆作战,最后解决战斗的必然是步兵,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伤亡,尽管盟军无论是火力的配备,兵员的数量,都优于德军数倍,但是德军的战斗力十分强悍,给登陆部队的进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硫磺岛战役中美军事先也对硫磺岛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是日军完全丧失了制空权,而仅剩地面部队,因硫磺岛位于东京和塞班岛之间,地里位置十分重要,美日都势在必得,岛上山地丘陵众多,岛上的日军最高长官叫栗林忠道,曾经是天皇的老师,在他的部署下硫磺岛建成了坚固的要塞,以岛上的山体为核心阵地,以两个机场为主要防御地带,在适宜登陆的东西海滩则是以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为骨干的防御阵地,日寇的防御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有交通壕相互连接。炮兵阵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尽管牺牲了射界,却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轰击下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讯网络都受到良好保护,山体几乎被掏空,筑有的坑道就九层之多!针对美军的作战特点,栗林忠道命令在海滩纵深埋设了大量地雷,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构成绵密火力网,所有武器的配置与射击目标都进行过精确计算,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唯一不足的是,原计划将修筑的坑道工事有28公里长,由于时间不够,当美军发动进攻时只完成了70%,约18公里,栗林一改日寇在战争初期的死拼战术,规定了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还严禁自杀冲锋,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栗林的这些苦心经营,确实给美军登陆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使硫磺岛之战成为太平洋上最残酷、艰巨的登陆战役,以上是我个人一点看法,一人之言,仅供参考
1、不是不想这么做,只是由于技术限制,难以发现敌军滩头阵地,对于发现的滩头阵地难以精确打击,并且摧毁。
2、当年观察手段单一,不论是空中还是海上观察,都只是最简单的肉眼视觉观察,没有探地雷达、红外等措施。滩头阵地只需要简单的泥土、草木、伪装网覆盖,就能够轻松应对了。
3、没有“制导”武器,当年空投炸弹要集中一个精确目标,基本是投250枚炸弹,才能击中1个目标。这种状态一直到了越战中,美军开始使用近代的“灵巧炸弹”才有改观。军舰上的大口径舰炮射击远距离目标的命中率,也基本如此,在波涛汹涌的海上,命中率还将更低。
4、由于滩头阵地多是借用海滩上的山地、礁石修筑,多数情况下大口径舰炮直接命中,也不能摧毁。比如"马奇诺防线”中的多数堡垒,即便是203毫米口径的火炮直接命中,也安然无事。
哪有那么容易?坚固而隐蔽的滩头阵地通过火炮以及轰炸根本无法摧毁。必须要人员上岸作战清理。所以说两栖登陆战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作战。
就技术上说,舰炮是打不过同等规模的岸炮的。
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足够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