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齐国历史故事

哪位大虾有? 旅游途中给大家讲讲
2025-04-27 09:03:3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非常多,找了几个出名的。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
资料来源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vod25html/vod25_05.htm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管仲有一个从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鲍叔牙.鲍叔牙家比管仲家有钱,他们曾经合夥做买卖,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些,朋友都为鲍叔牙不平,认为他吃亏了.
但是鲍叔牙却回答说「你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亲要奉养,多拿一些是应该的.」「这..这..」鲍叔牙的这番话,说得几位朋友无话可说.
管仲和鲍叔牙也曾经一同上战场;在打仗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表现得并不勇敢,大家都对他很不满.但是鲍叔牙跟大家说,因为管仲的母亲年纪大了,只有管仲这麼一个儿子,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他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
后来管仲也曾经做了几次官,每次都因为表现不好,而被免职,大家都耻笑他.「管仲也实在太差了,这麼简单的事都不能处理,还出来做官,真是的!」「其实,管仲并不是不能干,只是运气不好而已;这些小事不适合他来做,他的能力很强的.」
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又失败了,而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却接掌了齐国的政权,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立刻请来鲍叔牙,告诉他说:「我们国家经过这麼久的混乱,现在总算安定下来,为了使全国百姓以后能好好过日子,我要请您做宰相,帮助我治理国家.」
想不到,鲍叔牙竟然拒绝了.「感谢大王看重我,要我做宰相.只是,我的能力实在无法担当这麼重大的责任.」「您不肯帮助我,我怎麼能治理得好国家呢 」「大王,我推荐一个人,他才是最适合的宰相人选.
「谁 」「管仲!」「管仲!这个人我恨不得杀了他,您还要我请他做宰相 」「大王,当时管仲要谋杀您,是为了公子纠的缘故.他辅佐的是公子纠,当然希望公子纠能够做齐国的国君,而您是公子纠的竞争对手,所以他只好想办法除掉您,并不是他对您个人有什麼仇恨啊!」「这..」
「大王您想不想使我们齐国强大起来,成为天下的霸主呢 」「当然想啊!」「那麼您一定要忘掉过去不愉快的事,任用管仲;只有他才能够帮助您达到这个理想.」
「好吧!」於是,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以最隆重的礼仪,请管仲来做宰相.果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将齐国治理成富足强大的国家.后来管仲曾对人说:「生我,养我的是父母,可是了解我,帮助我的,却是鲍叔牙呀!」

钟离春的故事

钟离春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的《辩通传》。她是齐国无盐县人,姓钟,所以又称她为钟无盐,她德才兼备、却容颜丑陋,年四十未嫁,许多古书里动不动就说“貌比无盐”,跟“貌如西子”呼应。丑到何种程度?书载她额头、双眼均下凹,上下比例失调,肚皮长大,鼻孔向上翻翘,脖子上长了一个比男人还要大的喉结,头颅硕大,又没有几根头发,皮肤黑得像漆。(如此奇特的长相甚至让有的人猜测钟离春的祖先很可能是从南洋或印度来经商的马来人或达罗毗涂黑人)。钟离春虽然长了一副让人吃惊的模样,但她志向远大。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欢吹捧,钟离春为拯救国民,冒死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条,并指出如再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大为感动,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其谏议为宣王所采纳,立为王后,从此国大治。而中国也留下两句成语“丑胜无盐”和“自荐枕席”。关于钟离春的成功进谏对比孟子在齐宣王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这就很有必要研究其个中原因了。
至于夏迎春应为后世戏剧中添加。意说齐宣王在立钟离春为后之后,同时也宠美貌的夏迎春。齐宣王在国家有难之时,宠幸貌丑之后钟无盐;平安时则宠幸貌美之妃夏迎春,于是便有了民间戏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之说。(“艳”应为“盐”音误所致)
关于历史上的齐宣王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君王,也是有待考证的。

而有关于钟离春领兵打仗的故事多见于民间传说。到了元朝,中国戏曲大发展。有一个叫郑德辉的人写了一出杂剧叫《丑齐后无盐连环》说的是齐公子夜梦菽月,上大夫晏婴替他圆梦,认为公子将娶的夫人隐于乡村,时运未通,并建议他出城围猎寻访淑女贤人。齐国无盐邑钟离信的女儿相貌丑陋但文武兼备,很有才能,外出采桑时与追赶白兔的齐公子相遇。晏婴见她出言不俗,便劝齐公子娶她为后。当时秦、燕二国都想制服齐国,故意以难题刁难,让齐国派人解开玉连环,弹响蒲弦琴,钟离春凭智慧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并故意羞辱使者,激待两国发兵。钟离春又率兵布阵打败了他们,使齐国无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688363.html?si=7

田单火牛阵
乐毅出兵半年,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莒音jǔ)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两个地方。莒城的齐国大夫立齐王儿子为新王,就是齐襄王。乐毅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战斗中受伤死了。

即墨城里没有守将,差点儿乱了起来。这时候,即墨城里有一个齐王远房亲戚,叫做田单,是带过兵的。大家就公推他做将军,带领大家守城。

田单跟兵士们同甘共苦,还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属都编在队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钦佩他,守城的士气旺盛起来了。

乐毅把莒城和即墨围困了三年,没有攻下来。燕国有人妒忌乐毅,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能在半年之内打下七十多座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这两座城呢?并不是他没有这个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人的心,等齐国人归顺了他,他自己当齐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他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法说,就是他真的做了齐王,也是完全应该的。你们怎么能说他的坏话!”

燕昭王还真的打发使者到临淄去见乐毅,封乐毅为齐王。

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

这样一来,乐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

又过了两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单一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是个好机会,暗中派人到燕国去散布流言,说乐毅本来早就当上齐王了。为了讨先王(指燕昭王)的好,才没接受称号。如今新王即位,乐毅就要留在齐国做王了。要是燕国另派一个大将来,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来跟乐毅有疙瘩,听了这个谣言,就决定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乐毅。乐毅本来是赵国人,就回到赵国去了。

骑劫当了大将,接管了乐毅的军队。燕军的将士都不服气,可大伙儿敢怒而不敢言。

骑劫下令围攻即墨,围了好几层。可是城里的田单,早已把决战的步骤准备好了。

隔了不多天,燕国兵将听到附近老百姓在谈论。有的说:“以前乐将军太好了,抓了俘虏还好好对待,城里人当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国人把俘虏的鼻子都削去,齐国人还敢打仗吗?”

有的说:“我的祖宗的坟都在城外,要是燕国军队真的创起坟来,可怎么办呢?”

这些议论传到骑劫耳朵里。骑劫就真的把齐国俘虏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齐国城外的坟都刨了。

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他们还在城头上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要跟燕国人拼个死活。

田单还打发几个人装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给骑劫送去金银财宝,说:“城里的粮食已经完了,不出几天就要投降。贵国大军进城的时候,请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

骑劫高兴地接受了财物,满口答应。

这样一来,燕军净等着即墨人投降,认为用不到再打仗了。

田单挑选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牛身上披着一块被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希奇古怪的花样。牛角上捆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

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把牛队赶到城外,在牛尾巴上点上了火。牛尾巴一烧着,一千多头牛被烧得牛性子发作起来,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齐军的五千名“敢死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着牛队,冲杀上去。

城里,无数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起来。

一时间,一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人的睡梦。大伙儿睡眼蒙胧,只见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已经冲过来了。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哪儿还想抵抗呢?

别说那一千多头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队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国军队自己乱窜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计其数。

燕将骑劫坐着战车,想杀出一条活路,哪儿冲得出去,结果被齐兵围住,丢了性命。

齐军乘胜反攻。整个齐国都轰动起来了,那些被燕国占领地方的将士百姓,都纷纷起兵,杀了燕国的守将,迎接田单。田单的军队打到哪儿,哪儿的百姓群起响应。不到几个月工夫就收复了被燕国和秦、赵、韩、魏四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

田军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才从几乎亡国的境地中恢复过来

老马识途

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这一套。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园,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向北追击山戎。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又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今河省玉田县),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战。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宽待,感激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再说密卢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候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路途难辨。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到这里动了心眼。于是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便信以为真,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茫茫无垠(yín)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弄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

齐军走出迷谷,打败了孤竹国,答里呵和黄花也被乱兵杀死,孤竹国也就被灭了。胜利之后,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山戎、孤竹一带的土地足有500公里之多,全送给您吧。”燕庄公急忙说;“那可不敢当。靠您的帮助,我们才保全了国土,现在已经是感激万分了,哪里还敢收您的土地呢?”齐桓公说:“您不要客气了,北部边疆十分重要,您把它治理好,勿使边民来犯,向天王纳贡,这是我们大家的光彩。再说齐国离这里这么远,鞭长莫及,也管不了啊!”这么一说,燕庄公就不好再推辞了。

齐桓公班师回国之日,燕庄公亲自送行。一路上两人边聊边走,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出了燕国边界50里。直到他们分手的时候,齐桓公才猛然想起周礼的规矩,就说:“古往今来,诸侯送诸侯不得送出边界,我们怎么能违反规矩呢?”说着就要把这50里土地割让给燕园。燕庄公已经得了500里土地,说什么也不肯再要齐国的50里地了,可齐桓公一心要别人承认他是霸主,说话做事既讲信用,又守规矩,所以非要燕庄公收下不可。就这样燕国又得到50里好地。

诸侯们见齐桓公千里迢迢亲自率军援救燕国,打了胜仗还不贪土地,没有一个不从心眼里服他的。从那以后,齐桓公这个霸主的威信就更高了。

回答2:

  孙膑的故事
  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生於阿鄄一带,曾和魏国将军宠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深感自己的本领不如孙膑,怕他超过自己,就派人将他召到魏国,施以膑刑,即将他的膝盖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残。想让他从此隐居,不在出外活动。

  指导田忌赛马
  一次,齐国派使臣到达魏国,孙膑以刑徒的模样暗地裏会见了使臣。齐国使臣认为他是个奇才,便偷偷地将他运回齐国。齐国将领田忌以宾客的高等礼遇待他。田忌常与齐国的诸位王公子弟赛马赌胜,且赌金甚高。他对田忌说:“将军这次押上重金,我能让将军得胜。”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开赛前,孙膑说:“您用自己的下等马和齐威王的上等马赛,用自己的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自己的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结果一负两胜,赢了齐威王一大笔钱。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麼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发现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为军师。

  桂陵之战
  西元前353年,魏国派庞涓率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今属河北),赵国向齐国求救。齐於是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援救赵国。田忌的意见是率军直趋邯郸,孙膑却说:“欲使杂乱的结子解开的人不会去生拉硬拽;欲劝阻别人打架的人不会去参与搏击。避开其强势,直接攻击其空虚部位,利用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停止,则自然便解决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攻打,精锐部队必然都在外面战斗,而留在家裏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那麼魏国必然撤军自救。这样我们便一举解了赵国的围而且也坐享魏国疲惫之师的利益。”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魏国果然撤军邯郸,回来救大梁。齐军在庞涓回师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伏兵截击。田忌听从了他的意见,结果将魏军打得大败。“围魏救赵”变攻坚为击虚,变被动趋战为以逸待劳,变击敌有备为出其不意,比直趋邯郸参战确实高明得多。

  马陵之战
  西元前369年,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仍采取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直趋大梁,迫使攻韩魏军回救。与桂陵之战不同的是,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不但决心击败齐军,而且确定了乘势吞并莒地的战略意图。孙膑认为,魏军强悍骁勇,轻视齐兵,应因势利导,示弱避战,於是采取退兵减灶的办法,引诱魏军追击。庞涓果然中计,率军紧追,后见齐军逐日减灶,更以为齐军逃亡减员严重,就索性丢下步兵,以轻车锐骑兼程追赶。齐军将其诱至今山东剡城附近的马陵道伏兵以待。此处山峦起伏,道狭地险,适於伏兵。因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进入齐军伏击地域后,齐军万箭俱发,魏军大乱,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齐国管仲
  公元前686年,齐国国君齐襄公被人杀死,他的弟弟小白在鲍叔牙的护卫下,从莒国赶回齐国争做国君,路上遭到管仲的拦截。管仲一箭射在小白的带钩上,小白装作中箭,悄悄进入了齐都,当上了国君,即齐桓公。
  管促又叫管夷吾,齐国颍上人,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早年生活贫困,做过买卖,在周游各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后来公子纠的门下。鲍叔牙是管仲的挚友,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久闻管仲的才能超人,竞不顾“一箭之仇”,诚心诚意地委任管仲为相,尊称他为仲父,放手让他治理齐国。
  管仲在齐国实行了许多改革。他在部分地区废除了按夫征粮的税法,改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徭役,不准掠夺家畜。他鼓励开垦土地,煮盐、冶铁,铸造货币,调剂物价。在行政上,他把齐国的士、农、工、商按地区编制起来,分为21个乡,工商6个乡,士农15个乡,便于管理。同时,他又按5家一轨,5乡一军,把服兵役的15个士农乡组成三军,每军1万人,寓兵于民,兵民合一,增强了战斗力。因此,齐国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管仲看到周天子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着一些小国的安全,就辅助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桓公在列国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死后,齐桓公的霸业也逐渐衰落。

回答3:

孙膑的故事
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生於阿鄄一带,曾和魏国将军宠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深感自己的本领不如孙膑,怕他超过自己,就派人将他召到魏国,施以膑刑,即将他的膝盖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残。想让他从此隐居,不在出外活动。

指导田忌赛马
一次,齐国派使臣到达魏国,孙膑以刑徒的模样暗地裏会见了使臣。齐国使臣认为他是个奇才,便偷偷地将他运回齐国。齐国将领田忌以宾客的高等礼遇待他。田忌常与齐国的诸位王公子弟赛马赌胜,且赌金甚高。他对田忌说:“将军这次押上重金,我能让将军得胜。”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开赛前,孙膑说:“您用自己的下等马和齐威王的上等马赛,用自己的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自己的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结果一负两胜,赢了齐威王一大笔钱。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麼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发现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为军师。

桂陵之战
西元前353年,魏国派庞涓率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今属河北),赵国向齐国求救。齐於是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援救赵国。田忌的意见是率军直趋邯郸,孙膑却说:“欲使杂乱的结子解开的人不会去生拉硬拽;欲劝阻别人打架的人不会去参与搏击。避开其强势,直接攻击其空虚部位,利用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停止,则自然便解决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攻打,精锐部队必然都在外面战斗,而留在家裏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那麼魏国必然撤军自救。这样我们便一举解了赵国的围而且也坐享魏国疲惫之师的利益。”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魏国果然撤军邯郸,回来救大梁。齐军在庞涓回师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伏兵截击。田忌听从了他的意见,结果将魏军打得大败。“围魏救赵”变攻坚为击虚,变被动趋战为以逸待劳,变击敌有备为出其不意,比直趋邯郸参战确实高明得多。

马陵之战
西元前369年,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仍采取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直趋大梁,迫使攻韩魏军回救。与桂陵之战不同的是,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不但决心击败齐军,而且确定了乘势吞并莒地的战略意图。孙膑认为,魏军强悍骁勇,轻视齐兵,应因势利导,示弱避战,於是采取退兵减灶的办法,引诱魏军追击。庞涓果然中计,率军紧追,后见齐军逐日减灶,更以为齐军逃亡减员严重,就索性丢下步兵,以轻车锐骑兼程追赶。齐军将其诱至今山东剡城附近的马陵道伏兵以待。此处山峦起伏,道狭地险,适於伏兵。因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进入齐军伏击地域后,齐军万箭俱发,魏军大乱,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vod25html/vod25_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