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2025-04-05 07:42:2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泰勒先后做了大量实验,在总结长期实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五条原则:
1.工时定额化。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2.分工合理化。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3.程序标准化。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4.酬金差额化。把工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工人工资收入相联系,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5.管理职能化。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
泰勒认为,“管理这门学问注定会具有更富于技术的性质。那些现在还被认为是在精密知识领域以外的基本因素,很快都会像其他工程的基本因素那样加以标准化,制成表格,被接受利用。”泰勒还进一步指出,“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人们的家庭管理上,在人们的农场管理上,在人们的大小商人、人们的教育、人们的慈善机构、人们的大学和人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概括而言,实证主义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思想:① 科学中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用感官进行系统的观察获得的。对一种主张(观点)决定取舍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不是和事实(经验数据资料)一致。② 对实证主义而言,事实或经验数据资料是不带理论性的,是不受道德或政治的、种族或文化的偏见的影响的,它们是能够用不含任何理论假设或预设的语言加以描述的。③ 客观性是通过主观之间对事实的一致看法而建立的。④隐藏在物理科学进步背后的方法,对于人类社会领域的研究也是适用的。⑤ 科学的目的是建立普遍法则或一些概念。这些普遍“真理”是依赖对事实的观察研究而确立的。一旦这样的真理成立,它们就会生成新的假设,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验证。⑥ 正像在物理科学中一样,复杂的现象被分解为基本组成要素或部分,在社会科学中也要如此。⑦ 科学研究是价值无涉的,即是说,对于政治、社会或道德问题是中立的。
实证主义用数学、物理学等严密科学构造了关于世界的图示,强调事实和经验,反对思辩,主张用实证科学的方法统辖所有的科学,在他们看来,某一学科要成为科学,就必须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精确化的语言来描述事实,并把理论演变成为一套技术原则与操作规范。
实证主义的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今天实施的量化管理就无不渗透着实证主义的精髓.比如追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管理过程中抛弃定性管理方法,强调管理工作要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对管理的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以增加管理的可操作性;追求价值中立和道德中立,在管理过程中强调刚性管理原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尽量避免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诸如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影响等 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指导的量化管理促进了管理的实用性和客观性.然而量化管理为追求管理的实用性和客观性,把“被观察到的事实”以外的事物,诸如人的思想、意识、情感等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实都排除在了管理范围之外,这种根据方法选择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的做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从而导致了管理工作的表面化,同时也使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盲区。另一方面,由于实证主义抹杀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为量化管理的无限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很多不能量化或不宜量化的事物被纳入量化管理的轨道强行量化,其后果是表面上增加了管理的可操作性,而实质上量化的结果与事物的本质之间并没有本质联系,对管理工作造成误导。 除科学管理和实证主义外,量化管理还直接受到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科学主义(Scienrism)是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之一,它又被译为唯科学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科学观。人类在走过了原始的蛮荒和中世纪的蒙昧之后,自然科学一直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凯歌行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科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赢得了人们普遍的信任和尊重。人们在尽情享受科技文明的喜悦时,不由自主地滋生了对科学的崇拜和迷信。“科学万能”成为人们深信不疑的神话。由于科学的成功所取得的威望,科学的威力被夸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认为科学无所不能,无往不胜,自然科学知识被视为人类知识的典范,科学方法被视为无所不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科学主义诞生了,它把科学片面地理解为实证自然科学,并被推广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认为唯有科学才能有效可靠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唯有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才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把科学的有限原则予以无限制的普遍适用,试图把自然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贯彻运用到其他所有知识领域,包括用自然科学解释人的心理、社会和哲学问题。科学主义在方法论上的主要观点是崇尚客观、精确、量化、崇尚机械性地预设、彻底的论证,认为自然科学方法是唯一科学的方法,因而自然科学方法应被广泛应用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一切研究领域。任何学科要真正成为科学,就必须运用实验— — 归纳这种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来探寻事实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严密的学科体系。
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量化管理注重吸收和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解决管理问题,把管理活动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对管理结果统计、计算、分析,追求管理结果的数量化和精确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管理的科学性、严谨性。但科学主义实质上是对科学盲目崇拜和信仰的一种狭隘的科学观,以此为指导思想的量化管理盲目地将一些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人的精神、思想、意识领域,并将管理是否量化以及量化结果的精确程度作为衡量管理活动是否科学的依据,这种作法有失偏颇。首先,任何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自然科学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科领域,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考察社会关系、人的思想意识、脑力劳动成果等事物,从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其科学性,而实质上造成了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扭曲;其次,量化管理一味追求量化结果的精确性,实际上量化结果的精确性与其科学性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有些量化结果看似精确而实际是毫无意义的。比如一个学生的操行品德得了85分,这并不能说明该学生道德水平高或者达到了某一水平。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量化管理是一种以科学管理为其理论依据,以实证主义作为其方法论基础,以科学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成熟的自然科学为效法的榜样,以追求精确、定量、客观为目标的管理方法。它在适当范围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磨洋工”现象,提高管理的效率。但如果片面夸大其科学性,对它盲目崇拜,就会导致量化管理的不断泛化,进而走向极端化,最终会给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