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演进技术的系统架构

2025-05-01 09:19: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LTE系统只存在分组域。分为两个网元,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分组核心网)和eNode B(Evolved Node B,演进Node B)。EPC负责核心网部分,信令处理部分为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数据处理部分为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管)。eNode B负责接入网部分,也称E-UTRAN(Evolved UTRAN,演进的UTRAN),如图1所示。

LTE的关键需求 Peak data rate(峰值数据速率)
下行20M频谱带宽内要达到峰值速率100 Mbps,频谱效率达到5 bps/Hz。
上行20M频谱带宽内要达到峰值速率50 Mbps,频谱效率达到2.5 bps/Hz。 Control-plane latency(控制面延时)
空闲模式(如Release 6 Idle Mode)到激活模式(Release 6 CELL_DCH)的转换时间不超过100 ms。
休眠模式(如Release 6 CELL_PCH)到激活模式(Release 6 CELL_DCH)的转换时间不超过50 ms。 Control-plane capacity(控制面容量)
在5 MHz带宽内每小区最少支持200个激活状态的用户。 User-plane latency(用户面延时)
在小IP分组和空载条件下(如单小区单用户单数据流),用户面延时不超过5 ms。 User throughput(用户吞吐量)
下行:每MHz的平均用户吞吐量是Release 6 HSDPA下行吞吐量的3~4倍。
上行:每MHz的平均用户吞吐量是Release 6 HSDPA上行吞吐量的2~3倍。 Spectrum efficiency(频谱效率)
下行:满负载网络下,频谱效率(bits/sec/Hz/site)希望达到R6 HSDPA下行的3~4倍。
上行:满负载网络下,频谱效率(bits/sec/Hz/site)希望达到增强R6 HSDPA上行的2~3倍。 Mobility(移动性)
要求E-UTRAN在0~15 km/h达到最优。
15和120 km/h的更高速度应该达到高性能。
在蜂窝网络中应该要保证120 km/h~350 km/h的性能(甚至在某些频段达到500 km/h)。 Coverage(覆盖)
5 km的小区半径下,频谱效率、移动性应该达到最优。
在30 km小区半径时只能有轻微下降。也需要考虑100 km小区半径的情况。 需要支持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MBMS)
降低终端复杂性:采用同样的调制、编码、多址接入方式和频段。
需要同时支持专用话音和MBMS业务。
需要支持成对或不成对的频段。 Spectrum flexibility(频谱灵活性)
E-UTRA可以使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包括,上下行的1.4 MHz,2.5 MHz,5 MHz,10 MHz,15 MHz and 20 MHz。
需要支持工作在成对和不成对的频段。
需要支持资源的灵活使用,包括功率、调制方式、相同频段、不同频段、上下行,相邻或不相邻的频点分配等。 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不同系统间的共存。
支持与GERAN/UTRAN系统的共存和切换。
E-UTRAN终端支持到UTRAN和/或GERAN的切入和切出的功能。
在实时业务情况下,E-UTRAN和UTRAN(or GERAN)之间的切换,不能过300 ms。 Architecture and migration(网络结构和演进)
单一的E-UTRAN架构。
E-UTRAN架构应该基于分组的,但是应该支持实时和会话类业务。
E-UTRAN架构应该减小“single points of failure(单点失败)”的情况出现。
E-UTRAN架构应该支持end-to-end QoS。
骨干网络的协议应该具有很高的效率。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equirements(RRM需求)
增强的 end to end QoS。
更高的高层分组效率。
支持不同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间的负荷分担和政策管理。 Complexity (复杂性)
要求可选项最少。
减小冗余。 LTE具有巨大的先进性,使得通信进入4G时代。但是,为满足未来几年内无线通信市场的更高需求和更多应用,LTE也需要演进。2008年4月,3GPP在研讨会中讨论了后LTE系统的需求和技术,即“LTE-Advan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