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为: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重点词:
1、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2、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3、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4、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5、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出自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与朱元思书》,原文选段: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扩展资料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与朱元思书
翻译: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各凭借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更高,伸得最远,争着爬得最高,笔直的指向天空,形成成百上千的山峰。
重点词: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
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翻译;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了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高俊的地势,争着向上,互相向高处,向远处伸展,争着笔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重点词: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
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