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探春
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香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王熙凤因病卧床不起,便由探春、宝钗,李执等人主持家务,此期间,探春查看家中大小帐目,发现发放给各个房的月钱和发放给买办的重叠了,便想出了两全的办法,与宝钗等人商议.“年里往赖大家去,与她们那儿的姑娘闲谈,才知她们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破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发放月钱重叠之事于贾府已早有弊,可满园子的姑娘丫头无一人能指出个一二三来,探春却从赖大家中得到启发,和自家的情况对比,最后提出好的办法,岂不是足以见她的办事能力和精干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素质。谁怪宝钗说“真真膏粱 之谈!你们虽是个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而后宝钗又玩笑似的说“你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么利弊大事,越发连孔子也都看虚了呢。”探春闻此言,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等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如此一番精辟的言辞,岂是一位普通女儿说得出的,非有政治眼光能矣!
第五十六回中的探春,以处事的果断干练显示出了她卓超的才干,而宝钗的嬉言却引出了她政治性的言论,真是叫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五、薛宝钗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如在每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不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细,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人买个还罢了。〃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在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六、刘姥姥
红楼梦》中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就拿刘姥姥来说说吧。
出身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地说:“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此时老刘那种直爽,快直的农民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刘姥姥又说:鸡蛋俊,小巧”,说明她见识敷浅,只知道吃。到后来鸽子蛋滚到地上,刘姥姥赶紧去拣,其农家那种艰辛勤俭穷酸的形象跃然纸上,与高贵阔气的贾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最后,她与众姑娘对联,用的都是粗俗的言语,可见她文化甚少,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总之,刘姥姥这种封建、贫穷、可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全部体现出来。
七、晴雯
晴雯乃贾府内又一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天生的叛逆,直率,任性以及无所忌惮的言辞给读者呈现出了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晴雯并未因为宝玉是她的主子而谦虚,忍让他的无理大骂,而是以理辩驳。例:“平日坏了多少宝贝也不心疼,今儿一把扇子惹发了这么大问题”。“今儿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何苦来呢。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调好的使”。“我是一个蠢材,那里陪打发吃果子呢?倘或在砸了盘子,更了不得!”。只见她的反抗精神。而袭人的好心劝解又被她冷嘲热讽地反驳一翻,可见她的直率。而她又以撕扇子来取乐,不顾他人的看法,尽由自己开心,事后会做何评论,造成何种影响他都不会去理会。还有几句:“我不敢惹爷”“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等。这一切刁酸无忌的语言把她的任性,也是我行我素的反叛精神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也正是这一系列语言使晴雯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了。
八、平儿
要说《红楼梦》里丫环最漂亮的,还得是平儿,由于她被贾琏收了二房,所以地位也就不同于别的一般的丫环了,但她的出身低微这个事实却一生也抹不去,这也就决定了平儿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不会太高。
平儿天资聪慧,可偏与王熙凤成主仆关系,则显得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在日常事务处理上,平儿可是帮了凤姐的大忙了,所以说王熙凤对平儿也挺好。
但虽说跟着王熙凤吃香的喝辣的,但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平儿实际上去贾琏也有爱幕之情但是有王熙凤在,她也不敢太过于表露,而且由于凤姐婚久不孕,使她更加看管贾琏,不让他和别的女人相处太密切,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从表面上能看出来的。所以有时贾琏和平儿乘着王熙凤不在,偷偷亲热一番,被凤姐发现了,还要冷嘲热讽一番。
但是平儿还是比较善良的,当贾琏在外面沾花惹草,勾搭上尤二姐后,王熙凤假惺惺的去把尤二姐接回来,却在背地里使坏,使二姐已经成形的胎儿堕掉了,二姐也不堪忍耻辱而自缢身亡,在这期间,贾府里唯一对她好的便是平儿了,一直对他百般照顾,还把好死时将要交给贾琏的二百两银子一文不少的交给了贾琏。由此可见,平儿的心地是十分善良的。这样可爱的姑娘谁能不为之动心??
平儿在贾府没落后出家为妮,一生遁入空门,从此与世俗无缘,唉,平地儿啊,可怜,可悲,可叹的平儿呀!
贾宝玉,幼号绛洞花主,原籍金陵,荣府贾政次子,自幼深得祖母宠爱。也生于仕宦世家,容颜姣好,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暝视而有情。因住怡红院结诗社时起号怡红公子,资质聪颖,个性温柔、终日嬉戏于脂粉队里,养成一种偏僻乖张的性情。
林黛玉,字颦卿,别号潇湘妃子。原藉姑苏,贾母心爱的外孙女。先伤母,其父亦不久去世。作者形容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跃然纸上。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为十二金钗之冠。
薜宝钗,别号蘅芜君,与宝玉原系姨表姊弟。生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她性情温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才情之高,亦只她堪与黛玉匹敌。故贾府中自贾母起,上上下下没有不称赞她的,不过她在滴翠亭外嫁祸黛玉更足见她心机之深。
王熙凤,小名凤姐儿,浑号凤辣子,贾琏之妻。生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威春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由这段的描写,不难想像出她是怎样一个人物。她争强好胜,处处不肯落人褒贬,工于心机,把一个复杂的大家庭荣府治理得当,不能不说是她的长处。但她虚荣,贪财、阴险、毒辣、邀功、诿过等缺点,亦不为少。
史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原藉金陵。贾母的内侄孙女。 生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面貌非常美丽。虽然亦出于仕宦世家,但幼年伤父母,寄食叔家,其际遇当然差些。然而这种遭遇并没影响到她的性格。在<红楼梦>十二个奇女子中,她是活泼、天真爽朗,不受穿着,乐观主义的典型代表;如冒失地以戏子比黛玉,大吃鹿肉,抢联即景诗等,无不显出她的天真可爱。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妙玉,自称槛外人,有时亦称畸人。出身世宦之家,因自幼多病而遁入空门,她有洁癖,性情孤僻。文墨极通,经典极熟从她送宝玉生日帖,宝玉索红梅一索即得,以后宝玉伴送她回栊翠庵,窃听黛玉弹琴走火入魔看来,她实尘心未尽后遭强徒劫去,不知所终。
贾迎春,别号菱州。贾赦庶出女儿,排行第二。生得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她性情诚厚怕事。
贾巧姐,小名巧姐儿,又名大姐儿。凤姐的独生女。虽然自幼多灾多病,而且自凤姐死后,几乎被他舅舅王仁和叔叔贾环卖给藩王作妾。但却同她母亲生前偶然间、念念善,济助村妇刘姥姥,终得逢凶化吉;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她的结局,在大观园偌许奇女子中,算是幸运
贾惜春,别号藕榭,贾珍之妹,排行第四。她天性孤僻,不喜和人亲近,在本书中作者为她安排的最出色的一件事,要数画大观园图了。虽然这图画成以后,不无褒贬之处。但她小小年纪很是难能可贵了。贾母死后,又接连因为她留妙玉奕棋而发生盗案,使她受了嫌疑;这两件不幸的事,可能使她幼小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而萌出世之念。终于皈衣三清。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排行第三。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颊盼神飞。她精明能干,不亚凤姐,才意天赋,足以与其她姊妹匹敌。试看她和李纨,宝钗等代理家务时,兴除利弊,把这个复杂的大家族处理头头是道。
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终无意趣”“得见人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机会,后暴病而亡。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 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说真的,谁会发给你自己原创的啊!
非原创的话根本没意义
贾探春
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的红楼梦曲 分 骨 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红楼梦
贾惜春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这首《虚花悟》曲是唱惜春的: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天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 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婆,上结着长生果。
贾惜春,一个在《红楼梦》中出场甚少的人物.她没有湘云那样豪爽,没有宝钗那般贤淑,更没有黛玉那份灵秀.她——可以说是一个冷美人,无情,孤僻,她——过早的把红尘看破,最后“独卧青灯古佛旁”,与世俗隔绝。
史湘云
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湘云自幼也得到贾母的疼爱,自小便可以经常到贾府,与宝玉在两小无猜的童年生活中建立起青梅竹马的亲密关系。而且,湘云身上佩带了一只金麒麟,又偏偏与宝玉在清虚观得到的一只金麒麟,恰恰是一雄一雌,配成一对,隐然间又写了一桩金玉良缘,在定玉的婚姻纠葛里,她也若即若离的卷了进去。
但是,在曹雪芹的笔下,湘云的形象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形象,而高鄂续书对于湘云形象的处理,显得过分草率和低劣,也违背了曹雪芹原来的艺术构思。
《红楼梦》的结局是一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社会大悲剧,曹雪芹笔下史湘云的归宿也只能是一个凄楚宛转的悲剧。象续书那样草草收场,或象另一些人那样在大悲剧的主旋律中注入一些喜剧杂音,都违背了原著的主题。
湘云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
妙玉在十二钗中居第六。 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劫持而去。
妙玉虽自称是“槛外人”,但实际上她并未能迈出尘世的门槛儿。她的师父临寂时曾劝她留在京城,说到时候自然会有她的结果,而妙玉等来的结果却是被强人劫持受辱。这是她预言不灵呢,还是妙玉修行未到家呢?
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但她的身世又是不幸的,出家之后,父母俱亡,为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她随师从苏州到了京城。贾府为元春归省聘买尼姑,她才被请到了贾府的栊翠庵。这使她与贾府的公子小姐有机会生出俗缘。
从禀性上说,妙玉是个极其高洁的女尼,仅看喝茶的方式即可证明:妙玉沏茶用的水是从梅花上收的雪溶化的;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尝了口茶,她便嫌脏弃掷;到惜春处闲坐,她竟自己带上茶具。由此观之,妙玉的行为也确实不入俗人的眼。
贾府里与妙玉性情相投的有四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玉。但是这四人也并非全是与妙玉相契无间。邢岫烟幼时曾妙玉识字,妙玉与岫烟交往,多半是出于师生之谊,未必真心推重岫烟。惜春虽与妙玉有共同的语言,但惜春身上多的是烟火气,少的是灵气。妙玉与她在一起谈经论佛可以,但要进行心灵交流,妙玉恐怕还认为惜春差一截。黛玉本是一个高洁孤僻之人,可妙玉的高洁与孤僻又胜黛玉三分,以致黛玉也有了远妙玉之意;如果说宝玉对黛玉还有一种俗情的话,那么他对妙玉有都不敢有这种感情,此情即使偶一闪念,他也会视为罪过,他对妙玉有的只是一种敬重之情。这样看来,宝玉对妙玉的疏远,也是情理之中的了。正值青春芳龄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年龄周围却没有一个朋友,她独守静庵,心中孤苦可知。
但妙玉是曹雪芹珍爱的人物之一。虽然在前八十回正面出场仅两次,又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亲戚和姻缘关系的女子,但她排名第六,在“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她爱读庄子的文章,自认为是畸零之人,这意味着她对政治,对权力,没有兴趣;对社会,对俗世,对名利,也都看破;她不合群,自愿在边缘生存,享受孤独。但因为她能与天、与宇宙、与自然达到和谐,她又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不可轻亵,凛然莫犯。
曹雪芹在《世难容》曲中赞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又说:“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第五回判词“玉洁何曾洁”一首及《世难容》曲属妙玉。第十七至十八回由林之孝家的口中叙出妙玉身世来历。八十回中,与之相关的重要情节有以下几处:第四十一回“栊翠品茶”,妙玉单请钗、黛饮“梯己茶”,宝玉随来。第五十回《冒雪寻梅》,宝玉因芦雪庵联诗被罚去栊翠庵求取红梅,并作《访妙玉乞红梅诗》。第六十三回,《飞帖祝寿》,宝玉生日,收到“槛外人”妙玉“遥叩芳辰”的笺帖。第七十六回《月夜续诗》,中秋夜湘、黛联诗,妙玉续完。关于妙玉的结局,脂靖本眉批有这样的提示,说她流落到“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现在后四十回中有关妙玉的故事则为:第八十七回“走火入魔”,妙玉同惜春对奕,宝玉观局,又听得黛玉琴声忽变,回庵后神不守舍。第九十五回“扶乩请仙”,宝玉失玉,岫烟求妙玉扶乩寻问玉的下落。第一一二回“妙尼遭劫”,贾府被盗,众贼将妙玉劫持而去。
妙玉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秦可卿
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秦可卿是谁? 读过《红楼梦》的人,没有人不认识她,但没有几人能真正认识她。
不管认识也罢不认识也罢,人们不得不承认她在《红楼梦》里面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她是红楼里面最神秘的女人。
她是红楼里面最美丽的女人。
她是红楼里面最可悲的女人。
有人说,如果没有读懂秦可卿的话,就算读透了宝玉,读透了黛玉,读透了凤姐和宝钗,并不算真正读懂了红楼。
有人说,红楼最主要的眼,便落在这位神秘而美丽的秦可卿身上。虽然她是最早死去的一个正钗,在红楼故事刚刚打开,她的生命便走到了尽头;然而,正是这个秦可卿,隐含了曹公想隐含的难言之辛酸,甚至隐含了整部红楼之真正意图的全部。
有人说,秦可卿的淫,代表了宫中之淫。有人说,秦可卿上吊,暗示着明朝崇祯皇帝的上吊。所以,秦可卿的死,便代表了一个朝代的消亡,以及贾府的败落。
一部红楼,秦可卿的故事并不长,但给人留下的疑点最多,其中有三个疑点最为致命:
其一:秦可卿的身世。秦可卿的父亲是谁?母亲是谁?为何她只有一个养父,而没有真正的父母? 其二:秦可卿的孽情。曹公写到秦可卿的时候,用的是最华美的文字,她是美丽的,高洁的,傲骨的,如阳光一般普照大众的,可是,像她这样冰清玉洁的可人儿,为何偏偏与贾珍有“那种事”呢?而且可怕的是,贾珍还是她的家公! 其三:秦可卿之死。秦可卿是如何死的?书中说,她是病死的。但她的判词却明明说她是上吊死的。那么,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她因何而死,为何而死? 除了以上三点,其实还有一个疑点也相当致命:如果仅就红楼的表面文字而言,秦可卿只不过是个小小营缮郎的养女罢了,她又凭的什么嫁进了堂堂京城宁国府? 是的,秦可卿的养父只是一个小小营缮郎,说穿了便是官府里面的一个泥水工小工头罢了,然而,在秦可卿的房中,却有好几件非同寻常的物事,这些物事恐怕不是一般身份的人所能拥有的: 比如说,她有武则天当日镜室中所设的宝镜; 比如说,她有当初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 比如说,她有安禄山掷过的并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又比如说,她有当初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过的榻;再比如说,她还有当初同昌公主亲手缝制的联珠帐。 而在秦可卿死去的时候,她的丈夫贾蓉没什么了不得的身份,他那个五品龙禁尉,也不过是贾珍临急花了钱捐下的罢了;然而,当她出殡的时候,场面却惊人的隆重,甚至出现了“八公送殡,四王路祭”的千古奇观! 如此场面,一个五品官员的妻子,死一千回也无福消受。 但她一直只是一个秦可卿,一个寻常女子,一个美丽的女子,一个凄凉的女子。 于是,天下人都在猜测着她的真正身世。 有人说她是某位亲王的女儿,有人说她是皇上的私生女,甚至还有人说她是秦淮岸上的一代名妓。
她究竟是谁? 没人知道。 她生来就是一个谜。
秦可卿死的时候,哭得最惨的人,并不是她的丈夫,而是她的家公。她的家公简直哭成了泪人,甚至说“恨不能替她去死”!但书中,没有一处直接写到秦可卿与家公的“那事”,只不过有几处隐约暗示罢了:如焦大喝醉酒的时候,骂出了宁国府的人“扒灰的扒灰,养小叔的养小叔”;而在秦可卿的判词中,则写到了“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可是,她为何要跟自己的家公做“那事”呢?
真是一个淫人,倒也罢了,但她决计不是。
究竟为什么?
没人知道。
她天生便是一个谜。
有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但对秦可卿来说,也许生命并不可贵,爱情的价也不很高。
她的名字,有人说译过来便是“情可轻”。结果,她轻了情,也轻了生命。她17岁的时候便已生无可恋,于是匆匆而去,不带走一丝云彩。
为何?
没人知道。
她天生便是一个谜。
身世之谜、孽情之谜、生死之谜,正是天下众生苦苦觅求的“秦可卿之三大谜团”。
然而,还有一个谜团,同样一直飘浮在人类文明的上空:贾宝玉与秦可卿之谜。
贾宝玉比秦可卿大了一辈,却反小她四岁。贾宝玉与秦可卿不可能有任何情感纠葛,这是聪明人和不聪明的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然而,偏偏红楼写到贾宝玉第一次感受云雨之情的时候,秦可卿却正是他行为的对像——虽然只是在太虚幻境之中。
从这一刻起,她让宝玉知道了什么叫男人,什么叫女人,以及什么叫男人和女人。
结果,当得知秦可卿病重的时候,贾宝玉不由得黯然落泪。
结果,当得知秦可卿香消玉殒的时候,贾宝玉一口鲜血喷将出来。
红楼中宝玉只为一个女人吐过血,甚至黛玉死的时候,他都没吐过。(究竟是不是,这一点得再查证红楼,毕竟在下人老了,虽然没七八十也三四十了,脑细胞天天打着瞌睡,记不真切了。)
他为何为一个秦可卿而痛?
他为何为一个秦可卿而悲?
他为何为一个秦可卿飘飘欲仙?
据说,这里面正藏着一个巨大的谜团。
而这个谜团,才是整部红楼中最要命的一个谜团。
但没有人知道这个谜团的答案。
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为什么。
因为她天生便是一个谜。
当她盈盈来到这世间的时候,她看着一线阳光微笑,也看着一片淫雨啼哭。
她轻轻地向我们走来,正她轻轻地离我们远去。
如一阵风,如一片云,如一片飘飞的落叶。
秦可卿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尤氏,
贾珍之妻。虽为宁国府当家奶奶,但并无实权,素日只是顺从贾珍。她没什么才干,也没口齿,是个锯了嘴子的葫芦。她极力阻止过尤二姐的婚事,但无奈贾珍主意已决。当王熙凤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后,大闹宁国府,尤氏束手无策,随王熙凤作践,把她揉搓成一个面团儿。贾珍在家中聚赌,她也毫无办法。
尤氏是尤家三姐妹花中的大姐,她和另二位妹妹并不是同母,而且她也不是贾珍的原配夫人。进入宁府还成了宁府的女主人,这一点对于尤氏来说有点灰姑娘突然变成了白雪公主的惊喜!宁府的奢华和贾珍的荒唐是成正比的,认清了这个现实尤氏的喜悦渐渐成了如何立足贾府的问题,那样一个大家族里多少礼俗,多少事非,加上贾珍的为人,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尤氏不知在多少个夜晚无眠,终于她理出了头绪,她是精明的,对上孝顺,对下和气,和平辈搞好关系,她和凤姐李纨的关系都非常好,在凤姐过生日那次,不动声色的显出了她的能力,场面办得人人满意,是从未有过的热闹,让老太太和凤姐都称心。那该收的二两银子,鸳鸯的彩云的平儿的她做人情都还了,周赵二位姨娘的她都同情的还给了人家,人情世故她处理的妥帖周到。尤氏不是一个闷葫芦,她是心中有数,她的努力得到了贾府的认可,她对贾珍是不管(因为管不了),她对贾蓉也是一样的态度(那也不是她的儿子),她对惜春是迁就的,这一层在入画的问题上可见一斑,尤氏小心谨慎的在宁府当家,慢慢的她的心情得到的缓解,因为她感到了自己的位子稳固了,贾珍对于她的明理和沉默是满意的,尤氏终于在宁府立足了,她的人生虽不是圆满的,但总是安稳的。这也就让她满意了。对于贾珍和贾蓉与尤二姐和三姐的关系她是装作不知。她是管不了贾珍的,而且二姐和三姐有自己的母亲在管,也轮不到她这个名义上的姐姐多事,所以她沉默,可是当贾琏娶二姐时她是反对的,凤姐的厉害她是清楚的,可是仍是没人听她的,贾珍是糊涂已久,二姐是被贾琏哄晕了头,她的话都是白说了,其实二姐的命运她已明白了。
尤氏与王熙凤的关系
尤与王的关系很微妙。
虽然在大部分的时候,好像二人还很和气,尤表现的比王要温和的多.
但是我觉得在她温和的外表之下,却藏着非常精明的心,至于谁更聪明一些虽然不得知,但是二人似乎都在力图证明是个强者,是个能干的主子奶奶。
尤虽然出生在贫寒之家,但是却做了宁府的管是奶奶,而且是正室,这不仅让人觉得奇怪,贾府虽然不计较出身,但毕竟是个大户人家.况且,尤的丈夫是个拈花惹草的高手,对于尤这样的人应该是恩爱过后没什么的了.但是尤氏却站稳了脚跟.尤很懂得怎样做个成功的主妇.对于丈夫,她放任;对于儿子,亦是如此.对于婆婆类的便是温顺,对于努才,便是温和.贾母的钟爱旺,使得尤应该是很不舒服的.因此她找一切的机会想绊倒王。这从二人的交锋中可以隐约觉得出来。
王显然很明白这个,做的也是不动声色。
在王的生日,,闲隙人有心生闲隙中王一心为给尤出气,但是尤却好不领情,反而在王和婆婆邢夫人的关系上雪上加霜,使得王非常难做,得罪了邢夫人,致使王的地位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尤对于妹妹嫁给贾琏当二房虽说不是很愿意,但是最后仍旧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说明她也是有意的,妹妹的惨死使她所没有料到的,但后来竟没有想方设法的为她报仇,可见,尤同样有着一颗坚硬的心。
宁府是个是非的地方,像柳湘连所说:恐怕连猫狗都不干净。
可见,尤也难逃不干净的嫌疑。
尤与王,好像真的是不相上下了;
一对水晶心肝玻璃人.一对聪明反被聪明误者;
一对强者,一对笑着欺骗别人的行家,
贾母又称史太君,贾府上下尊称之为“老太太”、“老祖宗”,是贾府的最高权威——“太上皇”。
她是史候家的小姐,老荣国公贾代善的老婆,贾赦,贾政,贾敏的妈,贾家老字辈中硕果仅存的一个。在家里地位极高,一言九鼎,不过她面目慈祥,溺爱孙子孙女,偶尔骂骂儿子媳妇出气。喜欢热闹,喜欢吃甜食,年轻时候据说很能干,爱干家务,比著名的凤姐还厉害,不过现在只是一味享福,听凤姐的奉承话。至于她心里到底明白不明白呢?我猜她是明白的,不过不说出来,才是老政治家的风范。
高鹗所续后四十回《红楼梦》,其影响最大的情节是贾母喜钗厌黛,在明知宝玉钟情黛玉的情况下,让王夫人、薛姨妈的“金玉姻缘”之说成为现实,更狠心地同意采取凤姐所设下的“掉包”毒计,使宝黛二玉所向往的“木石姻缘”化为悲烟怒云。后来无论戏曲还是影视,都不约而同地将这一情节作为煽情的“戏眼”,以致许多读者、观众都以为那就是曹雪芹的原意。这里不拟评价高鹗这一续笔本身的优劣,只是想告诉大家,就曹雪芹传世的前八十回所塑造的贾母这一形象而言,她那感情的天平,始终并未形成喜钗厌黛的倾斜,她对钗、黛大体是“一碗水端平”,如果非要精微测量,分出高低,那么,虽不能说她厌钗,却实实在在是对黛玉更疼爱一些。
贾母对围绕在身边的如花少女们有一种由衷的泛爱。她当然也喜欢薛宝钗,当宝钗在贾府过头一个生日时,贾母“喜她稳重和平”,蠲资二十两银子,交与凤姐去置酒戏。前八十回里明写贾母对宝钗的喜爱也就这么一笔。凤姐说二十两银子“够酒的?够戏的?”虽是逗笑,却也让读者明白,因为薛家是来寄住的客方,所以贾母才有出银的“客气”之举。宝钗在贾母问及爱听何戏、爱吃何物时,“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这当然使贾母更加欢悦。但她的“藏愚”“守拙”,终究还是引出了贾母的不快——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携她游大观园,来到宝钗住的蘅芜苑,“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又听说王夫人、凤姐儿曾送她玩器摆设,她一概退回,便批评道:“……年轻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往马圈去了!”话很难听。这样难听的话,贾母未曾对其他女孩子说过,这不仅是贾母与宝钗二人在审美观上的冲突,也是人生观的冲突。后来宝钗堂妹薛宝琴来到贾府,贾母爱若掌上明珠,留在身边睡,给其珍奇的凫靥裘避雪,元宵夜宴取代宝钗与湘云、宝玉、黛玉与己同席,甚至向薛姨妈细问其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流露出特殊意图,到这个份儿上,宝钗在贾母的心目中究竟有否超常的重量,其通过贾母实现“金玉姻缘”的可能性能有多大,读者当心中有数了。
曹雪芹写的贾家故事,虽经艺术想像和必要剪裁已非曹家故实,但确实投射着其家族人物关系的阴影,从八十回文本的描写可以看出,贾政的原型是个过继给书中贾母的儿子,而贾赦虽确是贾政的亲哥哥,却另院别宅地居住,那原型根本与贾母连过继关系也无(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里有详尽考证),所以,贾政其实并不是黛玉的亲舅舅而只是个堂舅,黛玉与宝玉的血缘关系,反要比宝钗与宝玉的血缘关系更远一些!这层微妙关系当然也笼罩在了贾母心头,贾政这个儿子虽非亲生,但宝玉这个孙子却如清虚观张道士所说:“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也就是充分显示着贾母亡夫的遗传基因,她怎能不倾心疼爱!贾赦、贾政根本不是她所生的,但她有亲生的女儿贾敏,贾敏给她留下的遗孤黛玉,血管里流着来自她身上的一份血,就血缘关系而论,黛玉于她而言更亲胜宝玉,以重血缘的封建观念而论,贾母这样一个贵族老太太,她的感情天平,是无论如何很难朝别处倾斜而竟厌弃起嫡亲的黛玉来的。
薛宝琴,薛蝌之妹,薛蟠、薛宝钗之堂妹,梅翰林儿媳。她出身在一个豪商之家,从小跟着父亲走遍四山五岳,到西海沿子上买过洋货,还接触过真真国的女孩子。她年轻心热,性格开朗,见多识广,一到贾府,便给大观园添了几分兴旺热闹景象。她参加了芦雪庵即景联句后,又作咏梅诗,特别是体现了阅历的十首怀古隐物诗,尤为新鲜别致。敏捷的诗才,使她在众才女中占了一席重要地位。
她一出场,作者就用浓笔重彩加以渲染,除了表现她的诗情外,还特意用衬托法写她的美貌。宝玉一见她就叹道:“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她的妹子!”晴雯则说“新来的四个姑娘,倒象一把子四根水葱”,其中宝琴“更好”;贾母更是“喜的无可不可,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第四十九回)。一个雪天,贾母“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不禁大为赞叹,道仇十洲画的《双艳图》也没这么好看。贾母就着宝琴立雪折梅的话题,向薛姨妈暗示,要替宝玉求亲。但宝琴已经许人,提亲未成。
薛宝琴是曹雪芹创造的另一种人物形象,她虽然温顺美貌,却好象缺少真实的血肉,内心世界未被深刻地揭示。同时,宝琴的出现,也给大观园稍稍带来了一点海外异国的情调。
她长得十分美貌,贾母甚是喜爱,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王夫人也认她为乾女儿。她自幼读书识字,本性聪敏,在大观园里曾作《怀古绝句十首》。后嫁都中梅翰林之子。
宝琴的这两首灯谜诗录于下: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宝琴作过一首《红梅花》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霄,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宝琴还填过一阕《西江月》柳絮词: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