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è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步: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闲:清闲的人。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一词多义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盖:盖竹柏影也。(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 户: 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
词类活用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状语后置)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的人罢了。(定语后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特殊句子
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è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yiwen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光照进门窗,(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寻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好像积水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少有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