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们分别参观了纪念馆内的《帅府百年》、《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民国广州城》、《足迹——孙中山在全球的旧址图片展》等常设展览,馆内的图片资料和实物摆设蕴涵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烙印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意志、情感和文化象征,彰显着中山先生的大元帅风范、崇高的形象和特定的人格魅力。通过参观学习,党员们纷纷被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及追求和平、平等、自由、博爱的伟大精神深深感动了,他们表示,一定要学习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和谐凤阳作出努力。
孙中山大元帅府前身为广东士敏土(cement)厂,始建于清光绪33年(1907年),生产规模仅次于天津开平水泥厂,是当时我国第二大水泥厂。1917年7月,孙中山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开展护法运动。1918年5月,由于受盘踞在广东的桂系军阀及政学系的破坏和干扰,孙中山辞海陆军大元帅职离开广州,护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1923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本营成立初期先后平定了沈鸿英叛乱和东江叛乱,进一步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1924年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商谈国是,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1925年7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大本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为了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会成员了解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我们在参观前就把一些相关资料发给同学们阅读,并且提前几天和纪念馆联系,预约了讲解员讲解。
用木头做的楼梯扶手在经过几十年的沧桑后依然泛着光亮,那已成为古董的饰物在经过数十年的陈守后依旧显得动人,办公桌上已发黄的信纸经过多年的沉睡依然让人倾心……历史中有太多鼓舞人心的东西,而我们只有用心感受其内涵,才能真正理解那一段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大家都仔细地听着解说员的讲解,还不时联系历史课本的知识,提出疑问,相互讨论。
孙中山先生是一代伟人!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他在政治上的成就,也体现在他简朴的生活习惯上。孙中山先生的住处、办公楼并没有过于奢华的东西,其布置也十分简洁,体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在展览厅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照片,看着广州过去的景象,不难感受到身边这座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过的重大历史变化。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我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这点点滴滴文化的积累中,我们更是体会到了不少人生的真谛。历史是一门永远也无法结束的学科,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从历史的发展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来不断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
通过参观,更加激发了我们奋发向上,积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自身良好的成长,为同学们做好服务,回报父母、回报学校,服务社会,为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发奋读书。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这次社会实践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自然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增长才干,在实践中为自己的知识库储备更多的能量。
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感觉很无聊,很乏味,现在细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对自然的新奇与渴望。
参观博物馆实践活动给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提供了很好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使我们能更方便的学习自然,学习更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增长了很多知识,是在增长中成长,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表现出了知识大量缺乏,只会书本运用而不会实践运用等。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自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知识的海洋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我回到家后会更加珍惜在家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为今后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