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更是展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舞台。教师自身的知识、生活经验、人格素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方法乃至兴趣、爱好都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此处的德除了指教师自身应有的高尚品德外,还包含教学中应遵循的道德。正是这些德构筑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使课堂教学闪烁出奇异的光彩。那课堂教学中如何来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其内涵包括两个: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和学生对话,用真诚感受他们的快乐和痛苦,他们才能真正地信任你,你才能从根本上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那要把握促进者的角色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二、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即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既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真理的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而要把握合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交往。交往的本质就是师生通过平等对话相互发生主体性,各自发挥人的本质力量,师生间人格平等;2、互动。师生互教互学,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各自发挥作用。教师在教,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学,也在对话中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发展。3、互惠。师生在教学中彼此都得到好处。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与学生一起共享知识和经验,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坚决摒弃师道尊严的思想,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主张亲其师,信其道而不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具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种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好多教师认为自己的话学生必须言听计从,一旦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就会认为是对自己的大不敬。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