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是什么意思

2025-04-04 20:57:2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主回答】
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我从来不怕用心存恶意的心理去推测中国人(的行为)。
惮:害怕;
【拓展资料】
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瞒和骗深恶痛绝,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时往往抱着怀疑主义的态度,透过粉饰装修过的外表直达其黑暗罪恶的本质,从不相信任何冠冕堂皇的表演。
这句话出自《纪念刘和珍君》,原文是这样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表示尽管自己惯于冷眼看待军阀政府的文过饰非,从最坏最恶毒的方面去推测他们可能的做法,仍然料不到他们竟然凶残到超出自己的想象。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卑鄙无耻、比这更凶残的吗?
下文“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如此文治武功的段祺瑞执政府的强烈的愤慨,以及对国民性丑恶面的深沉的反思。

回答2: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从来不怕从最坏最心存恶意的方面去推测中国人。

拓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纪念刘和珍君》,原文是这样的:“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作者: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赏析:表示尽管自己惯于冷眼看待军阀政府的功过是非,从最坏最恶毒的方面去推测他们可能的做法,仍然料不到他们竟然凶残到超出自己的想象。“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卑鄙无耻、比这更凶残的吗?!

下文“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直接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如此文治武功的段祺瑞执政府的强烈的愤慨,以及对国民人性丑恶面的深沉的反思。



回答3:

意思是说当时的社会风气败坏,不管以多险恶的心思去揣测他人都不过分

回答4:

话说,鲁老爷子貌似在哪儿也说过,中国人两层面孔;背地里可以诅咒狰狞,见了面却是恭敬谦卑的;貌似两者相当的关联吧;他老爷子毕竟原先也是少爷的,虽然进了城做了先生;回了乡里,见惯了已老闰土的恭敬和怯懦;也习惯了豆腐西施的嘴上虚妄的理由、手上的拿要;所以,总是觉得对面的恭敬和谦卑都是面子上的一层皮;就一如《狂人日记》种的那样;嘴上说兄弟啊兄弟,但是总揣测背地里要害你的命,趁热下锅吃了来;
其实,阳光点来看,鲁老爷子总是因为背后的恶,来忌惮面前的善;莫不一如现今之病症:受迫害妄想症的早期症状。

转自知乎
资料拓展: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6]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回答5:

前面全回答错了,这里的恶意指的是鲁迅所揣测的中国人的恶意,有恶意就不是好人了,恶意是中国人的,鲁迅没有,坏人是中国人,鲁迅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