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是指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及审批备案的各类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高校间的中外合作办学。截至2012年7月,教育部公布批准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33个,项目有518个,覆盖除新疆、西藏、青海、宁夏之外的27个内地省份。中外合作办学管理遵循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执行。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既有机构又有项目,考生和家长容易混淆,产生错误的认识。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经教育部批准的外国高校同中国高校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这个概念很长,有三个定语作为关键点,即:是国内外高校间的合作办学;办学地点在中国境内;学校招收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学生。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大学。国家批准的这类高校比较少,全国仅33所。
中外合作办学是海外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课程构,是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
入学方式:
计划内:需要参加统一高考,并且对高考成绩有很高的要求。
计划外:由招生院校自主进行面试、笔试,并由校方评估录取
常见教育模式:
1+3留学模式(国内1年 + 国外3年)
2+2留学模式(国内2年+国外2年)
3+1留学模式(国内3年+国外1年)
3+2留学模式(国内3年+国外2年)
优势:
更稳妥的留学方式,留学费用适中,经济效率高;文凭含金量高;教育部认证,相对与上完专科再升本科,更节省时间,同龄学历高
中外合作办学所开办的专业都是国内国际热门的专业,在就业、出国、考研深造等方面具有优势,专业课程有很大一部分是外籍教师直接授课,能获得很多新鲜的观点和知识。
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教学和管理方式与国内传统方式有很大区别,引进了很多国外大学的治理体系,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而且,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再学会一门外语,能熟练运用外语交流、写作,这是很多传统办学方式不能达到的。很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还规定学生在后两年或后一年要去国外合作院校学习,这对学生打开眼界,扩展格局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