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北京红楼为什么出名

啊北京红楼为什么出名
2025-04-27 08:06: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北京大学红楼
简称“红楼”,常被以“北大红楼”、“沙滩红楼”引用。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北京大学红楼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
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1919年五四运动中,红楼和它北面的操场是反帝爱国运动的策源地。

革命历史
1918年以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曾先后在此任教任职。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在此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新青年》、《每周评论》上发表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五四运动后不久,李大钊等在红楼建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北方革命活动的中心。一楼东南隅有两间向东的屋子,为当年李大钊办公的地方。鲁迅先生自1920 年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在红楼授课达6年之久,讲授新文化、新思想,培育了许多革命青年。邓中夏等著名共产党人也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
红楼一楼东南隅有两间西向的屋子,是李大钊同志当年办公的地方。北大红楼也是1952年成立的北京政法学院的最初办学地址。
日军占领北平时期,此地设有日军中国驻屯军宪兵队司令部、日本宪兵队本部、特设北京宪兵队总部、日本宪兵队置留所等军、宪、特务机构。1939年,国画大师李苦禅就在北大红楼—日本宪兵队本部关押并惨遭折磨。

建筑介绍
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因建筑的主体用红砖建成,故人们称之为“红楼”。建筑始建于1918年,是原北京大学校部、文科及图书馆所在地。红楼为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工字形,东西宽100米,正楼南北进深14米,东西两翼楼南北进深各34.34米,楼高4层,有半地下室,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半地下室设有印刷厂,第1层为图书馆,第2层为行政办公室, 第3、4层为教室。

重要作用
1918年初,李大钊在此创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了示威游行。以后,红楼北面的广场多次成为北京学生进行革命运动的集合地点。

1919年到1920年,毛泽东同志曾在楼内图书馆工作。鲁迅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时的休息室在二楼扶梯对面。许多著名学者和新派人物在这里讲过课。这里还集中了新潮社、国民杂志社、新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许多革新团体,《新潮》、《国民》、《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就在设在地下室的红楼印刷厂印制出版。如此深厚的历史和人文渊源,使“北大红楼”历经时代变迁而始终令人瞩目,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大红楼更是成为新成立的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的校舍。
1953年,北京大学全部搬到西郊。
1984年5月初设置了“红楼纪念牌”。
2004年12月,北大红楼暨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成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