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道的标准化

2025-04-28 17:18:4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标准化就是使航道分等级统一尺度标准,并使航道与船型、船队、船闸(或其他通航建筑物)和跨河桥梁等在尺度上取得协调,相互适应。这样有利于运输船舶在相互沟通的河流之间通行。增长运距,消除中间倒载环节,才能充分显示水运的优越性。在实现内河航道标准化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航道和船舶的关系。航道与船舶应该谁服从谁,主要通过航道建设和所带来的运输效益的综合技术经济论证确定。此外,要协调好航道建设和水利事业(防洪、发电、灌溉等)、城市建设、公路、铁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内河航道的标准化受到世界各内陆水运国家重视。1952年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公布了内河航道分级标准,规定了七个等级航道的水深、船型和桥梁通航净空尺度等。1960年欧洲经济委员会修订了1954年的欧洲航道分级图表,列出了六个等级航道的代表船型,并确定以Ⅳ级航道作为欧洲内河航道网标准。多瑙河流经欧洲八国,1960年以来多瑙河委员会陆续公布了多瑙河2400多公里的航道标准,规定了航道、船闸和桥梁通航净空尺度。美国陆军工程师团统一管理美国内河航道,对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水系等均规定了水深标准,船闸也逐渐实行标准化尺度。印度中央水利电力委员会也曾规定天然河流和运河的航道分级尺度标准。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1963年曾转发《全国内河通航试行标准》,在总结试行的基础上,80年代进行了修订。按这一修订后的标准,中国内河航道将划分为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