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槿惠在执政期间,一直笼罩着其父的朴正熙的阴影,其父朴正熙是一个典型的亲日派,所以民众一开始的时候是很不看好朴槿惠的,为了显示自己与父亲不同,朴槿惠对日本态度非常强硬,但是她本质上和其父并没有什么区别,又在美国的施压下,很快就对日本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是韩国史上一位非常有争议的总统,在他的任期,韩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因为其早年有留日的经历,其在对日的政策上,使韩国广大民众都对他非常不满,所以当朴槿惠上台的时候,韩国的民众对其的施政方针其实是非常担忧的。
在这种情况下,朴槿惠的对日态度也就成为了韩国广大民众的焦点,其对日政策直接影响了她的支持率,所以朴槿惠在上台之初,表现出了对于日本非常强硬的态度,要求日本必须要正视历史,强调日本“深刻反省”是两国建立互信的前提条件,
朴槿惠的电视演讲,被不少人当成了对日外交定调,但是无论是自身的成长经历,还是父亲对于她的影响,抑或是美国对她的施压,朴槿惠都不可能是一个对日强硬的总统,当奥巴马将外交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以后,韩国就彻底成为了奥巴马的傀儡,所有对日强硬的言论都不见了。
反之,取代的是让韩国人愤怒的《韩日慰安妇协议》,以及因为怕影响韩日关系,而延迟判决二战劳工赔偿案,朴槿惠也由最初的对日强硬派彻底变成了亲日派,这也是她最终被赶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韩国,“对日强硬”是一种政治正确,因为日本是第一个将朝鲜半岛上的政权彻底吞并的国家,而吞并之后又犯下了桩桩恶行,但是在美国的施压下,很快就对日本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不管是朴正熙、朴槿惠还是如今的文在寅,都讲究一个“对日强硬”,但在实践上又各有不同,比如朴正熙和朴槿惠,对日只是初期口头叫嚣,保证民意建设执政基础,但很快就务实寻求合作发展经济,这是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朴槿惠在上台前对日也十分强硬,结果在任期中不仅签署了《慰安妇基金会协议》还签署了《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以至于被韩国舆论大加挞伐,但这其中朴槿惠也充满了不得已。
首先在朴槿惠上台伊始,韩国经济在2012年(她上台的前一年)达到了09年以来的最低点,GDP增长只有2.29%。 为了继续推动李明博(Lee Myung-bak)韩国经济结构的全球多元化,但当时韩国在东南亚的布局还不够大,她只能寻求韩国重要贸易伙伴日本的支持,试图减少日韩之间的贸易逆差。从日本对韩国的一轮制裁中,我们可以看出韩国对日本工业的依赖程度。
所以朴槿惠对日态度的转变,其实是当时韩国经济和外交环境所决定的,而非她一心慕日。 而韩国束手无策,以至于韩国央行再次下调韩国2019年的增长预期,从2.4%调整为2.2%,而该数据一旦成真,可以说是韩国自2010年以来,最差的经济时代。
在朴槿惠执政期间,一直保持着父亲的影子。他的父亲朴正熙是一个典型的亲日本群体。因此,公众起初非常不喜欢朴槿惠。为了显示她与父亲的不同,朴槿惠对日本的态度非常强硬。然而,她和她父亲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在美国的压力下,她对日本的态度很快发生了很大变化。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是韩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总统。在其任期内,韩国经济发展迅速。
然而,由于他早年留在日本的经历和对日政策,韩国公众对他非常不满,所以朴槿惠上台后,韩国人民其实非常担心他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朴槿惠对日态度也成为韩国公众关注的焦点。它对日本的政策直接影响了她的支持率。因此,朴槿惠上台时,对日本表现出非常强硬的态度,要求日本必须正视历史,强调日本的“深刻反思”是两国建立互信的先决条件。
许多人认为朴槿惠的电视讲话是他对日外交的基调。然而,无论朴槿惠自己的成长经历、父亲对她的影响,还是美国对她的压力,他都不能成为一个强硬的日本总统。当奥巴马将外交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时,韩国已经完全成为奥巴马的傀儡,他所有针对日本的强硬言论都消失了。
相反,激怒韩国人的韩日慰安妇协议以及因担心影响韩日关系而推迟对二战劳工赔偿案的判决所取代。朴槿惠也完全从原来的强硬路线转变为亲日派,这也是她最终被赶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是人家的政治手腕,一种手段。国外的选举是真正的选举你不顺应民意,怎么能赢得选民支持呢?上了台之后就不同了,得综合考虑,于是她又倒台了。
现在朴槿惠现在自身难保所以没有权力对日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