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护理尿失禁病人?

2025-02-25 01:35:4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尿失禁是指尿道括约肌不能控制膀胱排尿,分为完全尿失禁、部分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

完全尿失禁:是指膀胱完全不能贮存尿液,几乎持续滴尿,使膀胱完全排空。

部分尿失禁:是指膀胱不能完全排空,当尿液不断积聚时,膀胱受到一定压力,即排出少量尿液;当膀胱压力减轻时,排尿即停止,而膀胱仍呈涨满状态,所以也叫相对性尿失禁。

压力尿失禁:是指当咳嗽、喷嚏、大笑时,腹肌收缩,腹压升高,出现不自觉地排尿。

尿失禁的原因是括约肌的控制受到干扰,如服用止痛剂、镇静剂或酒精制品,肿瘤、括约肌受伤、尿道狭窄等。

护理尿失禁病人应注意社会心理因素,因为病人会感到失去自尊心,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帮助。应尽量安慰病人,使之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及护理,以恢复对排尿功能的控制。

(1)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保证病人的液体摄入量。尿失禁的病人对饮水有顾虑,会减少液体的摄入量,从而导致尿道感染,加重尿失禁。因此,应向病人解释饮水与排尿的关系,说明水对刺激排尿反射的必要性,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加液体摄入量,保证每天2000~3000毫升,而且尽量在日间完成摄入计划,多给病人牛奶、茶、肉汤等流质食物,夜间则相对限制饮水。

(2)协助病人有意识地控制或引起排尿。指导病人每日数次作阴部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锻炼,增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排尿反应,及时提供便器。对于尿床的病人,应掌握其尿床的时间,在病人尿床前半小时提供便器;对于慢性病病人或老年病人,每2~3小时提供一次便器,并不断延长时间间隔,刺激排尿反射,以恢复对排尿功能的控制。如果病情允许,病人试行排尿时最好取坐位(男性病人可采取立位),并作缓慢而有节律的前倾动作以压迫膀胱。还可以指导病人自己用手轻按膀胱并向尿道方向压迫,以协助排空膀胱。每次试行排尿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3)协助病人保持皮肤洁净。尿失禁除了造成病人困窘外,还会造成病人皮肤的刺激和破损。经常潮湿会使皮肤变软,经过一段时间后,尿液分解出氨,这种刺激可以引起皮疹,明显疼痛,且易于发展成压疮。因此,为避免皮肤受到刺激和破损,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注意及时用水清洗,或暴露于空气中。同时,应采取措施,保护床褥洁净,除去异味。

(4)外部引流。对不能控制尿失禁的病人可采取外部引流的方法,防止漏尿,保证日常活动和工作。男性病人可利用带胶管的阴茎套接尿;女病人可采用能贴紧外阴的乳胶制品(如可用小儿吸乳器改制)连接胶管接尿,但必须封紧贴牢,以防漏尿。另外,至少每日取下一次,使局部暴露于空气中,并评估有无发红、水肿或破损。

(5)以上措施均无效,可采用留置导尿。

回答2:

一般我们护理尿失禁的病人主要是从以下方面进行一个护理。首先是针对会阴部的皮肤进行一个护理,我们如果出现了尿液流出,及时的将毛巾擦干净以预防尿液的反复腐蚀皮肤导致病人出现皮疹或者褥疮等并发症。另外,针对病人我们不要反复的用水进行清洗。还有,针对这样病人我们可以在会阴部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