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质不同
1、先天的:先于经验现象。从已经存在的观念、定义和已经接受的观念内涵中引出结论。与“后天”相对。
2、先验的:同“经验”相对,意为先于经验的,但为构成经验所不可或缺的。
二、描述内容不同
1、先天的:先天的只说独立于经验而没说到可以运用于经验及其与形成普遍经验的关系。
2、先验的:而先验的虽然是先于经验的(先天的),然而是为了使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
扩展资料:
康德哲学中的先验:
康德认为客观物质世界只能给人们一堆杂乱无章的感觉材料,而知识的构成全靠用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先天形式”来加工整理,因此先天形式和后天的经验是构成知识的根本要素。
那些不是与对象有关,而是与我们关于对象之认识方式有关的认识,只要它们是先天可能的,都称作‘transcendental’。
‘transcendental’并不意味着某种超越出经验的东西(那将会是‘超越的’),而是某种虽然先于经验(‘先天的’),但除了使经验成为可能以外还没有得到更进一步规定的东西。
先验transcendental概念与超验transzendent概念的统一对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天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先验的
在康德那里,“先验的”(transzendental)和“先天的”(a priori)这两个概念是既联系又有区别的。一般说来,“先天的”在概念的外延上要比“先验的”更宽,先验知识肯定是先天的,但先天的知识不一定是先验的。因为“先天的”只管先于经验,至于先于经验来干什么,它并不考虑;而“先验的”则是指先于经验(就此而论它也是一种“先天的”)而又关于经验的,它应当考察经验知识如何可能的,是以哪些先天条件为前提才得以可能的。所以“先验的”指的是关于“先天的”研究。在这个意义上,贺麟先生把“a priori”和“transzendental”的区别归结为“先天的”与“先天学的”区别是有道理的。所以,“先验感性论”的“先验”一词正表明康德是要从先天方面来研究感性知识的能力,即研究感性中的先天知识的来源及其如何可能的。如果说,“先天”属于第一层次的知识,那么,“先验”就是第二层次的知识,它是知识的知识,属于“认识论”的范围,它讨论的重点是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如“先验感性论”考察的是感性的先天形式(时空)作为一切显现的先天条件的可能性;“先验分析论”考察的是知性的先天范畴作为一切知识的先天条件的可能性;“先验辩证论”是考察在一定认识中出现必然的错误与矛盾的可能性。总而言之,所谓先验的,指一切涉及先天知识可能性的普遍条件的东西。对“先验的”系统阐述,可以参见邓晓芒教授在《康德哲学诸问题》里所讲述的,建议在看完康德的前两大批判后再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