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比较复杂。因温度的不同,反应产物有所不同。
NH4NO3
微热 NH3+HNO3 NH4NO3
加热 N2O+2H2O 2NH4NO3
>573k 4H2O+2N2+O2
第一个就是正常的受热分解
硝酸铵在研磨、敲打时会发生爆炸,硝酸铵在研磨、敲打时会发生爆炸
2.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周期中的元素种类数都不相同
元素种类简单的可以认为是具有不同质子数原子核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可能相同。元素周期表上列出的一个框就是 一种元素,一种元素允许有不同的同位素。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原子半径在IVB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变化规律
(1) 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每一族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皆呈阶梯式变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4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5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6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7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8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位置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所以, 总的说来(同种元素)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莫丢二三四五氮,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零价记心间。
常见原子团化合价口决
负一硝酸氢氧根(硝酸根NO3- ,氢氧根OH-),负二硫酸碳酸根(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还有负三磷酸根(【PO4】3-),只有铵根(NH4+)是正一 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按照下面的口诀来记: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口诀 周期表分行列,7行18列, 行为周期列为族。 周期有七, 三短(1,2,3)三长(4,5,6)一不全(7), 2 8 8 18 18 32 32满 6、7镧锕各15。 族分7主7副1Ⅷ零, 长短为主,长为副。 1到8重复现, 2、3分主副,先主后副。 Ⅷ特8、9、10, Ⅷ、副全金为过渡。
根据一个小故事来背诵
侵 害 从前,有一个富裕人家,用鲤鱼皮捧碳,煮熟鸡蛋供养着有福气的奶妈,那家有个很美丽的女儿,叫桂林,不过她有两颗绿色的大门牙(哇,太恐怖了吧),后来只能嫁给了一个叫康太的反革命。刚嫁入门的那天,就被小姑子号称“铁姑”狠狠地捏了一把,新娘一生气,当时就休克了。 这下不得了,娘家要上告了。铁姑的老爸和她的哥哥夜入县太爷府,把大印假偷走一直往西跑,跑到一个仙人住的地方。 这里风景优美:彩色贝壳蓝蓝的河,一只乌鸦用一缕长长的白巾牵来一只鹅 ,因为它们不喜欢冬天,所以要去南方,一路上还相互提醒:南方多雨,要注意防雷啊。 在来把这个故事浓缩一下(横列): 第一周期:氢 氦 ---- 侵害 第二周期: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 鲤皮捧碳 蛋养福奶 第三周期: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 那美女桂林留绿牙(那美女鬼 流露绿牙)(那美女归你) 第四周期:钾 钙 钪 钛 钒 铬 锰 ---- 嫁改康太反革命(锰 念meng3) 铁 钴 镍 铜 锌 镓 锗 ---- 铁姑捏痛新嫁者 砷 硒 溴 氪 ---- 生气(硒 念xi1) 休(溴 念xiu4)克 第五周期:铷 锶 钇 锆 铌 ---- 如此(锶 念si1)一告你 钼 锝 钌 ---- 不(钼 念mu4)得了 铑 钯 银 镉 铟 锡 锑 ---- 老把银哥印西堤 碲 碘 氙 ---- 地点仙 第六周期:铯 钡 镧 铪 ----(彩)色贝(壳)蓝(色)河 钽 钨 铼 锇 ---- 但(见)乌(鸦)(引)来鹅 铱 铂 金 汞 铊 铅 ---- 一白巾 供它牵 铋 钋 砹 氡 ---- 必不爱冬(天) 第七周期:钫 镭 锕 ---- 防雷啊!
纵列
氢锂钠钾铷铯钫 请李娜加入私访 (李娜什么时候当皇上啦) 铍镁钙锶钡镭 媲美盖茨被累(呵!想和比尔.盖茨媲美,小心累着) 硼铝镓铟铊 碰女嫁音他 (看来新郎新娘都改名了) 碳硅锗锡铅 探归者西迁 氮磷砷锑铋 蛋临身体闭 氧硫硒碲钋 养牛西蹄扑 氟氯溴碘砹 父女绣点爱 (父女情深啊) 氦氖氩氪氙氡 害耐亚克先动
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 (钾盐钠盐铵盐都溶于水和酸) 硝酸盐相同 (硝酸盐同上) 钾钠钙和钡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溶碱有四种 (上面四种是可溶性的碱) 氯除银亚汞 (盐酸盐除了银亚汞其他都溶) 硫酸除铅钡 (硫酸盐除了铅和钡其他都溶) (请注意,溶解性口诀中,所谓的溶解范围只在初、高中的课本范围内适用,也有一部分钾、钠、铵盐,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难溶而不在口诀中,除上述四种碱外,也有其他可溶的氢氧化物。)
记忆口诀 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铜镁钡钙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 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 三铝四硅二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 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 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
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
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
1周期,共2种元素
短周期 2周期,共8种元素
周期 3周期,共8种元素
(七个横行) 4周期,共18种元素
长周期 5周期,共18种元素
6周期,共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7周期,目前已发现26种元素
主族(A):共7个主族,包括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
族 副族(B):共7个副族,只包括长周期元素
(18个纵行) 第VIII族:包括8、9、10三个纵行的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
(1)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位置、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的类别、相对原子质量、价层电子排布、是否人造元素、是否放射性元素等信息。
(2)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对元素进行分区,如硼、硅、砷、碲、砹和铝、锗、锑、钋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虚线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位于虚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3)通过周期表,还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认识它们的性质
短周期(一、二、三行)(元素有2、8、8种)
周期 长周期(四、五、六行)(元素有18、18、32种)
不完全周期(七行)(元素有26种)
元素周期表结构
主族(1、2、13、14、15、16、17列) A族
族 副族(3、4、5、6、7、11、12列)B族
零族(18列)
第VIII族(8、9、10列)
除第一周期外,周期序数+非金属种数=8
故,随着周期数的递增,设周期序数为n,则非金属元素种数为(8-n)。
硝酸铵受热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也不同。
在110°C时:NH4NO3=NH3+HNO3
在185~200°C时:NH4NO3=N2O+2H2O
在230°C以上时,同时有弱光:2NH4NO3=2N2+O2+4H2O
在400°C以上时,发生爆炸:4NH4NO3=3N2+2NO2+8H2O
……
如果有20个硝酸铵,无所谓按什么比例发生哪个反应,由温度决定。
“ⅠA、ⅡA族与上一周期元素种类数相同”应该是句不完整的话,应该说:“ⅠA、ⅡA族元素序数之差与上一周期元素种类数相同”,如钠是11号,钾是19号,差8,第三周期就是8种元素。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绝大多数是递增的,有些例外。因为周期表里给的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权平均的结果。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本来就是用12C做标准,按道理碳元素的应该就是12,但是周期表里给的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07,为什么呢?因为有12C、13C、14C,按它们在自然界的百分含量计算出的加权平均才是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氖和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差异是由各自的同位素在自然界百分含量的差异造成的。
1.加热不是简单的一个条件,温度不同产物不同,可以参考: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783285。
(另外事实上,60℃以上HNO3就会分解成H2O、NO2和O2)。
2.大概是说第一周期以后,每个周期都有各一种ⅠA、ⅡA元素……否则貌似解释不通的样子。(看起来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3.不是。首先先明确相对质量忽略核外电子(太轻了)。然后需要注意某种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中子数,这里核电荷数/质子数随原子序数增大是确定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但是中子数则不一定,可以有不同质量数的同位素。再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大致计算方法:人工合成的元素取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先暂时放到一边;其它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个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按自然界中的丰度(即所占原子数比例)的加权平均。举例:Cl主要有两种同位素Cl-35和Cl-37,前者约占75%,后者约占25%,于是相对原子质量约35*75%+37*25%=35.5。由于不同元素同位素的丰度分布并非简单地保持一致,可能出现原子序数较小的元素分布偏重,反而比之后相邻的元素原子质量大的情况。这个例子LZ已经举了(注意18号是氩不是氖),19号元素K是39.0983(可能记错= =),18号元素Ar是40多点;后面副族也有少数类似情况。回过头来考虑人造元素,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不同元素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短和质量数没有简单的关系,更何况先人工合成哪种同位素也是不确定的。
如LS所说,元素周期表在历史上最初确实是按照质量排的,但后来发现有许多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质量不同的同位素,应该认为是同一种元素,于是才定义原子序数=原子中的质子数,决定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顺序。
====
[原创回答团]
硝酸铵受热分解有2个化学方程式5NH4NO3=加热=4N2+2HNO3+9H2O
2NH4NO3=加热=2N2+O2+4H2O,那么什么时候分别发生哪个反应呢?换句话说,如果我有20个硝酸铵加热分解,是发生4个第一个反应还是10个第二个反应还是2个第一个反应,5个第二个反应还是其他的呢?
答:与温度有关。
另外,我看到辅导书上有句话“ⅠA、ⅡA族与上一周期元素种类数相同”,这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解释一下,再解释下什么叫元素种类数。
答:就是几种元素的意思。例如应该说第二周期与第三周期元素种类数相同(都是8种)
最后一个问题: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相对质量是递增的吗?如果不是,就回答不是,如果是,请回答下个问题:那么为什么18号的氖比19号的钾的相对质量大呢?
答:不是。质子数是递增的。但质量不一定啊。原子的质量并不只由质子数决定,还有中子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