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苏联核电站用了多长时间

2025-04-28 13:19: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城外3公里处,核电站反应炉核心发生一连串爆炸。整个核电厂地板开始颤动,反应炉 1200吨的顶盖瞬间被喷上高空,一股超强辐射气流随后在核电厂方圆几百米的范围内释放铀和石墨。火花从裂口向外喷溅,携带着强辐射粒子喷向几千米的高空。

  当时,第一批赶往现场的消防员在缺乏适当保护的情况下与大火搏斗,在喷洒无数吨水后却无法减弱火势。当晚就有2人死亡,接下来则有28人丧命。
  事发后第三天,苏联出动80架直升机灭火。士兵们从200米的高空徒手向反应堆空投80公斤的沙包,希望将反应炉内还在燃烧的火焰闷熄。直升机的数量在次日后攀升至110架乃至300架。但是巨大的堵塞口下有上百吨核燃料持续闷烧并逐渐熔化沙子,导致封口再次崩裂。

  为了更有效地封炉,苏联采取了投入对热能吸收良好的铅的方法。两天内,2400吨的铅被空投进入反应炉,令温度出现下降,辐射逐步降低。这个方法后来遭到了抨击,因为有些铅熔化后会直接进入大气,事后在一些被辐射的儿童体内都检测到了微量的铅元素。

  此后,苏联又展开了第二轮战术:托底加固。事发17天后,一万名矿工进入事故现场,试图通过挖掘几百米的地道,靠近反应炉并在底下放置降温的冷却装置,以抑制核燃料的燃烧。这些矿工在恐怖的高热和缺氧状态下共用时1个月4天才挖完了地道。反应炉底部被挖开的地下空间里,最后没有放置冷却设备,而是填满了水泥以巩固整体结构。

  在这些措施下,切尔诺贝利的火势开始得到控制,并最终令链式反应终止。但是,事发地周边仍有无数高放射性的废墟和物质散落在环境中,必须尽快清理,这就需要尽快开启最后一步战术:封堆。

  10万士兵与40万平民参与了这次为期一年多的清理工作,有30万立方米的污染区都必须用水泥掩盖。最后,一个170米长、66米宽的钢筋混凝土石棺被设计出来,这个巨大的混凝土罩子将覆盖整个4号反应炉,形成一个将其彻底与外界隔绝的石棺。

  直到石棺最后完成覆盖,切尔诺贝利才以180亿卢布、50多万受害者的代价,进入了死一般的平静。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核电站反应炉核心发生一连串爆炸。

  两天后,普里皮亚季当地4万多居民全城疏散。

  第三天,大量放射尘突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出现。

  17天后,一万名矿工进入事故现场,试图通过挖掘地道,靠近反应炉并在底下放置降温的冷却装置,以抑制核燃料的燃烧。

  最后,采取“封堆”,10万士兵与40万平民参与了这次为期一年多的清理工作。

回答2:

请上网查看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里面说的很详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