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监督相比具有什么新特点

2025-02-25 06:41:4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网络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具有网络传播的范围广、效率高、速度快、互动灵活的特点。同时,作为一种监督形式,又有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特性。
(一)网络监督者可以自我设置议程
“议程设置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提出的,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以此影响着人们对事件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设置理论”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的。在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权集中在少数媒介手里,媒介不但享有信息的发布、传播权,还可以掌握信息的流向和流量,在传播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受众则是被动的,缺乏同时接触多个媒介的有效渠道,其主动性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
而网络媒体则打破了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基础。因为网络环境是一种开放的环境,信息的传播不可能被完全控制。在网络媒体中,传播权被分散到了广大受众手中,网络信息的流向和流量的很难受到控制,受众在信息传播中有了很大的主动性。这就建构了一种新的传受关系,即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处在相对平等的地位上,从而奠定了网络传播中网民自我议程设置的基础。这一点,在微博中体现得极为充分。Web2.0使得网络的互动性加强,每一个网民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每一个网民都可以发布信息并引导一个话题,也就是这种自媒体可以自我设置信息传播的议程。
自我议程设置就是网民利用取得的信息,依据自己的理解,对信息的传播采取控制,以达到设置议程的目的。自我议程设置是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扩展,有时它也可能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
网民自我设置议程使得网络舆论监督更广泛、更快捷、更公平也更能代表大众。它可以打破单一媒体监督的片面性与私利性,可以反映各方面的利益,使监督更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二)网络传播具有“公共领域”中自由、开放、交互性的特点,使得网络监督更透明、更真实、更公平
“公共领域”是指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由各种对话构成。公民可以自由地组合、集合,可自由地表达思想与意见。其核心内涵是平等开放、自由讨论、理性批判、关注普遍利益、达成共识。
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舆论监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意见与见解。这种开放性与互交性就形成了网民的“公共领域”。网络信息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就可与别人进行交流,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新闻,具有开放性、即时性的特点,在提高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公开性。
网络舆论监督利用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在舆论监督中不仅快速、便捷,而且廉价、有效。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的实现。具有“公共领域”中自由、开放、交互性的特点。
(三)网络传播“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的特点,使得网络监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监督的范围更广
“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是由麦克卢汉提出的,他认为广播电视的出现使得原有以期刊报纸为中心的信息传播方式瓦解,信息的传播范围扩大了。
与广播电视相比,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成本也更低。网民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发布到网上,引起他人的注意。通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这一点来讲,网络信息传播才真正实现了“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
网络传播的这种特点,使网络舆论监督更具广泛性,无论是监督主体还是被监督主体,都更具广泛性。只要你可以利用网络,只要你在这个社会中活动,就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的监督者,同时也被整个社会所监督。
(四)网络传播使监督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形成的舆论压力更大
传统的舆论监督成本很高。一是监督渠道不畅造成的时间成本,二是监督手段匮乏造成的人力投入成本,三是难以取得信息而造成的监督范围过小。还有,监督者不可避免地会危及到被监督都的权力、地位或安全。可能造成被监督者对监督者进行打击和报复,使监督者承担监督的风险成本,从而使大家不愿或不敢监督。
互联网的出现,解决舆论监督的渠道与范围的问题,同时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监督者具有的匿名的特征,可以很好地保护监督者的权益,降低了监督的风险成本。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监督中来,增加监督的效果。广泛的监督主体更易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提高舆论监督的效果。

回答2: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且十分头疼的问题。互联网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言论自由引导人们敢说真话实话。互联网为所有人创造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话语权不在专属政府,人人都可以独立思考,并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互联网提供的言论自由的平台,有利于网民的交流。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所有成员都能平等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交流彼此的想法。网络为舆论监督的群众性和民主性提供了条件。
网络舆论场具有广泛性。由于互联网通达全球,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通信终端设备,浏览网络媒体信息,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互联网提供给人们一个言论自由的“场所”,同时广大网民在发表观点时普遍采用匿名方式,网民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加入到舆论讨论活动中来,使网络舆论场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使网络舆论场成为广大网民真实想法的体现。

网络舆论场力量强大。互联网的自由性导致网络舆论场力量强大,互联网由于其拥有较强的互动性和传播的广泛性,越来越多的人把互联网作为舆论监督的首要渠道。互联网为舆论监督提供了较好的互动空间和广泛的网民基础,促使人们在网络交流中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形成民主意见。

网络舆论场具有低成本的特点。与传统监督形式相比,网络舆论场省去了许多传统监督所需费用,如车旅费,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网民只需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的观点,即可使人们了解到事件本身,这大大节省了时间,也使监督朝无纸化方向发展,这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网络舆论场具有及时性。网络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旦发生新的情况,不必等待印刷,也不必等待发行,立即就可在网上发布,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可以立即获悉。受众只需打开页面,就可获得充分的新闻信息,并且互联网的传播无需经过其他中转设备,所以大大加速了其传播的高效性和及时性,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上直接参与到“华南虎照”事件的讨论中,网友的发帖、看帖、转帖几乎可以同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十分及时。

网络舆论场是自下而上的。网络舆论场把监督权交还给人民,人民在监督权得到保障的同时,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在监督方式上实现由下而上,充分实现了人们参与管理国家、参与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宏愿,媒体、民众与政府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忽视了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
三、网络舆论场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全民参与下,网络舆论场形成一种重要的舆论压力,使人民的监督权利得到充分实现,使人民的监督权利得到保障。但是,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仍然是一种无法克服的障碍,网民提供的虚假、片面信息使事件更加扑朔迷离,同时,在网络传播环境中,由于传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舆论场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监督体制,使得网络监督出现了一些问题。

  网络暴力。在“华南虎照”事件中,网民通过网络大量搜索以及发布关于周正龙与其家人的信息,其中部分信息为周正龙本人公布,但其他一些信息却非周正龙本人所言,这部分信息构成了对周正龙本人的名誉权和人身权的严重侵犯。尽管周正龙触犯了国家法律,但这种随意公布、传播周正龙隐私的行为以及对他带有明显恶意的攻击性语言本身已经构成侵权,即便它是为了追求良好的结果,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一过程中对他人合法权益所造成的侵害。

  监督信息具有片面性。由于每一个网民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和自己的生活阅历,对待同一件事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网友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发表对事件的看法,使网民发布的信息具有片面性,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网民身份的隐匿性。网络舆论场的行为主体的身份具有隐匿性,网民在网络舆论活动中既可用真名也可用假名甚至匿名,网民在匿名的情况下真实或虚假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或为社会发展积极发表言论,或抨击、批判社会,网络上发表的内容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各种消极、低迷的观念在网络中传播,网络的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网民的道德责任意识,使得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降低。

  网络信息的失真性。传统媒体舆论监督一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记者深入采访的,能保证采访内容的真实性,而网络舆论场中网民身份的隐匿和网民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绕一个热点问题自发进行舆论讨论,网民发布的信息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另外,网络的及时性和快捷性,还会导致网民在对新闻事件的内容无法作出正确调查、判断的情况下,就对事件作出不客观的评价,致使各种失真信息在网络上泛滥和讹传。

网络舆论场主体具有情绪性。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面对巨大压力的人们往往需要寻求减压的出口,网络的匿名性和自由性恰恰给人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人们可以在匿名的情况下宣泄自己的非理性情绪,这种感性而又偏激开放的言论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干扰人们对监督客体进行客观的判断。

  网络监督具有不稳定性。网络舆论场的主体成分复杂,且流动性大,导致网络舆论场过程中信息来源不稳定、不系统,监督效果不明显,导致网络舆论场的不规范性和不规律性。同时,网民中普遍存在从众心理,网民往往具有从众心理,人云亦云,不注重调查研究,在“华南虎照”事件中表现为网民主观、盲目地跟从打虎派或挺虎派。

网络舆论场与传统媒体相比的诸多优势,网络舆论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自由平台,网民们能说真话、敢说真话、乐说真话,网民只需支付极低的成本就可以及时地将自己的想法如实反映,将各类意见、建议自下而上地进行传达,这正是未来社会舆论发展的走向,也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但网络舆论场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我们认为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舆论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要完善网络舆论的监督机制,首先要完备网络舆论场的社会机制,其次要协调网络舆论场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关系,因为网络舆论场尽管克服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但其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因此,必须协调网络舆论场与传统监督方式,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另外还要完备网络舆论场的自身机制。网络舆论场的发展关键要健全自身机制,政府要培养理性的网络信息传播者和把关人,提高网络从业者的素质,加强网站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在追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在尊重网民自由权利的基础上净化网络环境,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