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 什么意思?

是不是一年后再关10个月?
2025-02-25 17:33:0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缓刑1年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1年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如果在该期限内遵守了一定的条件,所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否则,仍然要执行所判刑罚。并不是简单的1年后再关10个月。

根据最新修正(刑法修正案九)的《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扩展资料:

缓刑制度有利于促使罪犯改恶从善。它能够促使罪犯悔过,促使罪犯自新。由于缓刑没有关押罪犯,有利于罪犯的再社会化,使其在社会上生活、工作,不至于出现监狱化后很难适应社会的状况。缓刑制度被认为是现代刑法中“最富有促进机制的制度”。

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到中期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缓刑

回答2:

缓刑1年就是1年的考察期。在一年里没有违法犯罪行为,不用去监狱服刑。

判刑一年缓期一年,指不收监执行刑罚,缓刑一年是考验期,也就是在一年内没有违规、犯新罪或发现判决以前漏罪的,一年期满,被判入狱的一年就不再执行了,如果一年期内有再犯罪,就要执行。判刑了就有案底了!

扩展资料:

缓刑制度的出现是为了纠正短期自由刑的弊端。短期自由刑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期限太短,既不能充分地展开教育、矫正,又使刑罚不具有相应的威慑力。因此难以实现刑罚特殊预防和个别预防的目的。

(2)将受刑人和其他犯人关在一起,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习得犯罪经验和技术,强化犯罪意识,增大人身危险性。

(3)受刑人多数是初犯,对他们来说,即使是短期自由刑,也会使他们丧失对拘禁的恐惧感,降低其自尊心,容易使他们成为累犯。

(4)过多占用监狱设施,成为行刑实务的负担;对受刑人难以组织起来进行劳动,他们在服刑期间不能给社会创造财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缓刑

回答3:

不是的,不用关押,给一年的缓刑考验期,如果在这一年内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那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回答4:

给一年的缓刑考验期,如果在这一年内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那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回答5:

那意思是可以被放出来了,不用被关押在看守所或监狱,可以在自己的居住地从事工作,但要遵守相应的规定,当地的公安机关和基层委员会会监督,一年内要从善,不能再犯罪,否则有可能会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