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盆地生储盖组合综合对比

2025-04-30 08:13: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根据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周边各盆地生储盖的发育特征及其组合,其综合对比关系见图4-14。

1.中生界生储盖组合

中生界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两侧的不同盆地内均有分布,并且部分地区在中生界地层中已发现了油气,如苏北盆地泰州组二段、周口盆地临泉组、胶莱盆地莱阳组水南段和逍仙庄段。此外,苏北盆地浦口组、象山群,合肥盆地朱巷组、防虎山组,济阳坳陷坊子组、蒙阴组都有烃源岩分布。但由于中生界经历了复杂的热演化过程,增加了对成烃研究的难度,因而目前对中生界烃源岩生烃潜力的评价较少。

中生界中砂岩类地层分布广泛,因而可以作为很好的储层存在,如济阳坳陷、黄骅坳陷、胶莱盆地、合肥盆地、周口盆地中白垩系,济阳坳陷、黄骅坳陷、胶莱盆地、合肥盆地中的下—中侏罗统。

中生界盖层在各盆地中零星分布,且分布厚度明显较新生界盖层薄。中生界盖层发育最厚的位置为胶莱盆地。胶莱盆地内广泛分布的青山组火山岩是良好的盖层。此外,苏北盆地内上白垩统浦口组是一套很好的区域性盖层,而作为烃源岩的泰州组二段本身也是良好的盖层。

2.新生界生储盖组合

孔店组烃源岩以苏北盆地发育最好,其中阜二段与阜四段暗色泥岩厚度可达800m以上。合肥盆地定远组也沉积了厚度为200~300m的暗色泥岩。孔店组沉积时期渤海湾盆地的第一个重要沉降阶段,但沉降速率较小,由于受断裂活动控制,沉积地层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坳陷内,这些坳陷中暗色泥岩厚度也明显大于北部坳陷。其中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有烃源岩分布,而在其北部的沾化凹陷以及渤中凹陷、下辽河坳陷中虽有孔店组地层分布,但尚未发现有效的烃源岩。渤海湾盆地中孔店组多数凹陷中不存在良好的储层和盖层,而苏北盆地内阜一段、阜三段及戴二段下部都是中渗-低渗的储层,并且烃源岩层及其他层位发育的泥岩都可以作为良好的盖层。

沙河街组沉积期是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旁侧盆地中地层厚度最大、烃源岩最发育的时期。其中只有渤海湾盆地内发育有较厚的沙四段地层,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控盆断裂附近,下辽河坳陷、冀中坳陷暗色泥岩厚度最厚,济阳坳陷内也沉积了较厚的沙四段地层。可以看出,济阳坳陷内的东营凹陷、沾化凹陷,下辽河坳陷以及黄骅坳陷内的歧口凹陷中都有烃源岩分布,是这些盆地边缘坳陷内重要的生油层。沙四段中储层、盖层不发育。

图4-14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周边各盆地生储盖组合对比图

Es4-Es2沉积期是渤海湾盆地沉降速率最大的一个沉降阶段,因而沙三段是渤海湾盆地沉陷最深、水体范围最大的时期,也是生油岩最发育的时期。苏北盆地内同时期的三垛组中也有泥岩地层分布,但未发现有效烃源岩,这些泥岩地层主要作为油气的盖层存在。沙三段烃源岩在渤海湾普遍发育,各坳陷中均有大面积分布,为渤海湾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层系。沙三段中局部分布的砂岩层可作为储层。

沙二段沉积同样主要分布于渤海湾盆地,其他盆地中只有周口盆地界首组上部与其对应。沙二段沉积期,渤海湾盆地内生油层不发育,目前仅在黄骅坳陷的部分地区证实为可靠的烃源岩层。多数凹陷中,沙二段作为重要的储层。

沙一段主要分布于渤海湾盆地以及周口盆地。渤海湾盆地内各凹陷沙一段都发育了厚层生油岩,但暗色泥岩的厚度明显比沙三段小。下辽河坳陷、渤中凹陷、黄骅坳陷以及济阳坳陷中沙一段都是重要的生油层。周口盆地中界首组上部及光武组下部也发育了较厚的烃源岩层。从沙一段开始,由于其埋藏较浅,没有达到生油门限,所以东营组及其以上地层中的泥岩主要作为盖层存在。

东营组及新近系沉积期,沉积中心转移至海域,海域地区发育分布广泛、厚度较大的东营组烃源岩,渤中凹陷、下辽河坳陷内东营组发育有较厚的烃源岩,是主要的生油层之一。相对而言陆域坳陷内东营组烃源岩不发育,如东营凹陷和岐口凹陷,缺少成熟烃源岩。

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内巨厚的泥岩层是良好的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