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考制度什么时候改革?

2025-02-25 02:04:1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陕西省高考制度2015年开始改革

陕西2015年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统考变选考 陕西高考改革方案最迟明年8月出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将成高校招生录取参考
  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下,总成绩是对学生唯一的评价,此现实将被改变。教育部16日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提出,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将参考评价情况招生录取。
  意见规定,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尽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要求,如热爱集体、关心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但这些要求比较抽象,难以直接把握。针对这类问题,意见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细化,每个方面有不同的考察重点。如在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如到福利院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的情况。
  针对当前的综合素质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走过场”和“集中突击”等问题,意见强调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表现。如思想品德方面,不仅要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看参加的次数、持续时间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是可以考查、可以比较的。
  此外,综合素质评价一旦被参考,大家最为担心的就是真实性和公平性。意见规定,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陕西高考改革方案
  最迟明年8月出台
  昨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省教育厅获悉,陕西省将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我省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案,出台后向社会公布。
  从2009年起,陕西省面向2007年以后进入课改的普通高中学生,启动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开考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思想政治、通用技术7科。考试结果作为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而且允许学生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成绩按最高的一次记录。
  据了解,各地的实施办法要在2015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这意味着我省的方案最迟将于明年8月份出台。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自选3科计入高招总成绩
  教育部16日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高招总成绩
  语数外+自选3科考试成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即是对这一要求的细化。
  根据实施意见,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高考成绩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当中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上海、浙江已于今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17年整体实施。
  实施意见规定,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学习重心改变
  不再补弱项让强项更强
  “从费尽心思地‘取长补短’转向到专心致志地‘扬长避短’。学生不再在自己薄弱学科上费尽心思,而是在自己强势学科上精雕细琢。”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周彬说,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重心不再是如何补救自己的薄弱学科,而是如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学科。
  实施意见还规定,命题应注重加强对能力的考查。各省区市要提前公布学业水平考试的报名时间、开考科目、考试时间、报名方式等,便于学校安排教学及学生报名考试。
  实施意见要求,学校要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
  自选考试科目
  同一科目可考两次
  对于如何选考,意见提出“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周彬认为,多了选择机会,利于学生从因焦虑而“投机取巧”回归到求实力而“脚踏实地”,去展示自己的学习实力。
  选考科目成绩
  按五个等级呈现
  意见指出,考试成绩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柯政认为,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并按考生比例来划分等级,有利于淡化“分分计较”。学生因为害怕自己差1分而导致命运悬殊,所以每个学生都被迫在考试中分分必争,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教学压力过大,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成为必然选择。
  本地教育人士解析学考新政策
  高中推行走班制势在必行
  教育部昨日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引起广泛关注。作为高考改革配套政策,该意见将对实际教学带来什么影响?学生的压力能不能因此减轻?
  成绩分五等是否客观?
  细化才能准确反映学生水平
  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因为考生须从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计入录取总成绩的3科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A、B、C、D、E 5个等级。
  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的浙江省,将选考科目细分为21个等级,且对每个等级赋分,级差为3分。
  西安铁一中教务处副主任曹力民认为,各等级的人数比例基本体现了学生的水平层次,但如果作为录取成绩,只分为5个等级显然不够精准。
  曹力民说,细分等级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水平,也有利于高校录取。希望我省制订实施方案时,也能细化等级并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
  对高中教学有何影响?
  开设选修课老师也要跟上形势
  新的学考制度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一方面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打牢终身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
  曹力民表示,随着改革深化,中学开设选修课和走班制将势在必行。“通过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真正符合国家人才培养要求”。他认为,从现在开始,学校就必须积极研究高中选修课的开设方案、开设门类、具体课程、操作环节等,老师也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能跟上发展形势的要求,跟上学生要求。

回答2:

1、对于高考改革,目前只有猜测的答案,还没有确定的政策出台。

2、教育部今年才会出台高考改革总体方案,而各个省份会根据教育部的总体方案制定自己省份的高考改革措施和改革时间表。

3、教育部的要求是最早从2017年高考起文理不分科,也就是最早今年入学的高中生开始文理不分科,你明年上高中,文理不分科的可能性极大。

4、教育部新确定的高考方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变化:

第一、高考录取原则有望实行“语数外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

第二,取消一考定终身,有望从英语一年两考试点开始,英语还是以计分方式进入高考总分;

第三,减少考试科目,高考考试时可能只考语文和数学两大科目;

第四,探索文理不分科,比如语文和数学高考试卷可能不会再分文理科;

第五,除了语数外三门学科外,所有学科都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

第六,学业水平测试中有3门成绩将带入高考成绩。
这里指的3门具体是高校针对每个专业提出3门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而报考该高校该专业的考生在大学录取时会将这3门学测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回答3:

【西安春天家教】温馨回答: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改革,今年陕西高考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以后的改革方向学校老师应该会第一时间对大家说的!

回答4:

2017届正式改革,现在已经在逐渐改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