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宗谱的皇室成员

2025-04-04 03:20:0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皇族,依据与历代清朝皇帝血缘关系的远近,就大者而言,分为宗室与觉罗两大部分。
宗室,是指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后世子孙,也就是努尔哈赤及兄弟们的后裔,包括塔克世系、努尔哈赤系、皇太极系、福临系、玄烨系、胤禛系、弘历系、颙琰系、旻宁系、奕詝系、载淳系、载湉系、溥仪系。
觉罗,是指兴祖福满和景祖觉昌安的后世子孙,还有塔克世兄弟的后裔,包括福满系、觉昌安系。宗室身系黄带子,觉罗身系红带子,以显示贵族的不同身分与地位。宗室又依据与皇帝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为近支与远支。近支是指皇帝的直系本支,还有当朝皇帝兄弟之子女;别的各支则为远支。
宗室因罪革退者降束红带子;觉罗因罪革退者降束紫带子。据《玉牒》统计,在宗室各支系中,先后有20个支系被降束红带子: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长子阿尔通阿长子舒尔赫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之孙塞克图次子拉哈礼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次子阿敏次子爱度礼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六子济尔哈朗之孙扬桑阿长子务能义一支;
显祖塔克世三子舒尔哈齐九子脑岱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四子巩阿岱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五子锡翰一支;
显祖塔克世五子巴雅喇八子德玛护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曾孙苏努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九世孙兴瑞之子全亮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次子硕托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廉长子阿达礼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五子莽古尔泰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六子塔拜之第二子额克亲之第六子额尔济图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七子阿巴泰四子岳乐十九子务尔占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十子德格类一支;
太祖努尔哈赤十六子费扬古一支;
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五子猛我三子延信一支。
圣祖玄烨八子胤禩一支
圣祖玄烨九子胤禟一支
在觉罗各支系中,因罪被降束紫带子的,最少有两支:
兴祖福满长子德世库主子尼扬古子瓦哈长子阿三一支;
兴祖福满次子刘阐子陆虎臣曾孙塔思护之曾孙长安保十二子丰盛额一支。 爱新觉罗家族的先世要受到追封,他们的后代子孙也受到清朝的封赐。爱新觉罗家族的先祖被追封为皇帝者有4人: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追封为肇祖原皇帝;努尔哈赤曾祖父福满,追封为兴祖直皇帝;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追封为景祖翼皇帝,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追封为显祖宣皇帝。在他们的子孙中,封为亲王的1人,郡王2人,贝勒1人,一等男7人,二等男4人,三等男6人,一等子5人,二等子3人,合计33人。
袭爵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多数皇族的爵位是按辈递降承袭。如父为亲王,子无殊功则1人袭封为郡王,孙无殊功则1人袭封为贝勒,曾孙无殊功则1人袭封为贝子,以下类推。另一种是按原封世代承袭,即所谓“世袭罔替”。清初有6个亲王、2个郡王,他们的王爵以后每代由1人承袭,习惯上称之为“铁帽子王”。清中叶以后,又恩封了4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爱新觉罗的后世子孙,承袭先辈爵位大多是子袭父爵,但却不是如汉族的嫡长子承袭制,而是在诸子中,选择最具才能、功勋最大者承袭,有的是由最喜欢之子承袭,有的是由最心爱的妻妾所生之子承袭。
豫亲王多铎的子孙承袭王爵:
第二代豫亲王是由多铎次子多尼承袭;
第三代是由多尼次子鄂札承袭;
第四代是由鄂札五子德昭承袭;
第五代是由德昭十五子修龄承袭;
第六代先是由修龄长子裕丰承袭,因事革爵后又由修龄次子裕兴承袭,又因事革退,最后由修龄五子裕全承袭;
第七代是由裕全次子义道承袭,第八代是由义道长子本格承袭;
最后一代是由本格的嗣子懋林承袭。不难看出,爱新觉罗家族的爵位如同皇位一样,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择子继承。努尔哈赤及兄弟的子孙后代,受封及袭爵者多达1978人,包括亲王140人、郡王94人、贝勒63人、贝子53人、镇国公88人、辅国公209人、镇国将军148人、辅国将军249人、奉国将军261人、奉恩将军673人。
设嗣子主要是为了承袭爵位,但当嗣子承袭的爵位因事革除,他就不再作为嗣子,而要仍回到本支去。如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封为睿亲王,1650年死后无嗣,由同母弟多铎五子多尔博过继给他为嗣子,袭睿亲王爵。次年多尔衮以谋逆被革爵,多尔博当然也就无爵可袭,只好仍回原支。1778年乾隆帝为多尔衮昭雪,追还原封王爵,世袭罔替。而多尔博早几年已过世了,但仍追认为多尔衮的嗣子,由他的子孙袭爵。
在爱新觉罗家族史上,还出现几个“嗣子世家”。在这几个家庭里,有多名子孙过嗣给他支做嗣子:
一是乾隆帝十一子永瑆,他的次子绵懿,过继给他三兄永璋为嗣子;
四子绵偬,过继给他十二弟永璂为嗣子;
长子绵恕的次子奕纶,过继给他四兄永珹之子绵惠为嗣子;
七子绵傧之孙载岐,过继给他十二弟永璂之孙奕缮为嗣子。
二是道光帝五子奕誴,他本人过继给嘉庆帝三子绵恺为嗣子;
他的长子载濂之子溥修,过继给载濂五弟载津为嗣子;
次子载漪,过继给嘉庆帝四子绵忻之子奕志为嗣子;
四子载瀛之长子溥伒,过继给道光帝九子奕譓为嗣孙。
三是道光帝七子奕譞,他的次子载湉,过继给咸丰帝为嗣子,后为光绪帝;
五子载沣的长子溥仪,过继给光绪帝为嗣子,后为宣统帝;
六子载洵,过继给嘉庆帝四子绵忻之子奕志为嗣子;
七子载涛,过继给嘉庆帝五子绵愉的六子奕谟为嗣子,后又改继给奕譞的八弟奕詥为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