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忠心为国,严于职守。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司马昭灭蜀汉,姜维在剑阁防守锺会。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历经艰辛,突然出现在成都附近,诸葛亮子诸葛瞻战死,后主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而降钟会。
但因事败,死于乱军之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
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给蒋琬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并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后迁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一生有联结羌胡,主持北伐的功绩。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姜维死伤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姜维于是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军势大,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随即叛魏附蜀,当时的姜维才27岁,在天水郡任参军,由于上司刺史郭淮和天水太守马遵逃到上邽固守,姜维也准备赶往上邽,但是马遵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不让其入城,姜维无奈之下只能投靠了诸葛亮。
诸葛亮得到姜维可以说如获至宝,因为当时蜀汉人才少,尤其是军事人才不足,诸葛亮觉得一个可造之材,文武双全,好好培养,就能够成为一员虎将。并且给自己的心腹蒋琬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于此同时,信中还说:“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因为诸葛亮的赏识,破格提拔,一下子就统帅五六千虎步军精锐,在诸葛亮的大力栽培下,北伐都带着姜维指点军事,刷经验,很快升到了中监军、征西将军的位置,这提拔速度完虐赵云、魏延等人。姜维不但继承了诸葛亮的军略知识,还获得诸葛亮的北伐遗志,在蜀汉后期姜维九伐中原,就是秉承了诸葛亮的遗志。
那么诸葛亮为何不选择魏延?其实也很简单,魏延的能力强,智勇双全,又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器重,唯一的一点,就是其性格高傲,难以容人,并且与诸葛亮之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军事路线上有分歧。太过冒险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提出冒险的“子午谷奇袭”计划,并且每次北伐,都提出一个建议,要求分兵,要求自己带一万人走另一条路,然后和诸葛亮在潼关会师。这些都不是诸葛亮能忍受的,故而“制而不许”。
魏延并非是诸葛亮的合适人选,所以另外大力提拔姜维。但是诸葛亮病逝的时候,最终以姜维还年轻,不足以执掌大权,让自己的心腹蒋琬继承了。蒋琬在职位,资历,以及派系等方面都符合诸葛亮的要求,再加上蒋琬为人稳重,做事公允,让各路人物都心服口服。蒋琬不仅仅在内政方面出色,在军事方面虽然改变诸葛亮的战略,但是仍旧提出新的北伐方案,建议从东路进攻魏国,但是得不到朝臣的支持,最后作罢。
不过,蒋琬在执政期间,也记得诸葛亮的嘱托,对姜维大力提拔,经常让其率领偏军多次西入羌中作战,刷经验,刷战功,逐渐升级,升官,最后在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费祎被刺杀身亡后,姜维正是成为蜀汉的军权最高领导人,开始长达9年的北伐岁月。
姜维投靠了诸葛亮,而且他在诸葛亮的面前非常的有地位,诸葛亮形容他是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虽然姜维是叛逃到蜀汉的,但是姜维领兵打仗的能力很强,并且对于曹魏也是有怨恨的,所以诸葛亮才这样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