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货币工具是怎样并行使用的

2025-04-24 10:04:3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但对于特殊部门、行业和金融领域的局部问题,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实施货币政策有益和有效的补充。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工具,即所谓的“三大法宝”。
1、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波士顿的苏弗克银行的改革。以解决乡村银行劣币驱逐城市银行良币,要求乡村银行在城市银行存入足额存款,城市银行则按面值收兑乡村银行的银行券,维持其面额十足流通,保持了银行券流通的稳定。这项制度成为1913年美国实行《联邦储备法》中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础[1]。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其信用规模,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自1998年4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有过大幅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比率。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随着中央银行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英格兰银行曾在19世纪上半叶利用再贴现业务向票据经纪人进行短期资金的融通,并利用再贴现业务逐渐完成了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完成了其向中央银行的自然演化过程。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成立前的国民银行体系,主要问题之一是在紧急的时候没有“后备力量”没有“弹性”,此后,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将再贴现业务作为其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通过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来控制资金投向的一种金融政策。当市场银根偏松时,中央银行则提高再贴现率,由于再贴现率提高,贴现成本增加,贴现金额减少;同时市场利率会相应的升高,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会受到抑制,从而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相反,降低再贴现利率,会增加货币供应。
3、公开市场业务
利用买卖政府债券来调控经济则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偶然发现。当时的再贴现效果因为危机而遭削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开始用政府债券的购买,降低利率扩张信用,这样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产生了。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我国目前可以考虑实施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优惠利率
优惠利率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进行调控的作用非常明显。
消费信用管制
健全消费信用制度在现阶段主要应表现为有效放松消费信用管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完善消费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认真做好消费信用中首期付款比例、还款期限、信贷规模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应充分发挥信用卡在消费信用中的作用。
房地产信用管制
放松房地产信用管制。对盘活现有房地产资产。搞活房地产市场。刺激房地产投资与消费。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是有重大作用的。
证券保证金比率
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不完善,发展信用交易有一定的风险,但在信用交易发展的早期,可以通过较高的保证金比率对投机规模和市场风险进行控制。然后随着市场的完善和信用交易活动的规范,逐步降低证券保证金比率。
鉴于我国以后将会出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相交替的局面,以后以消费信贷控制为代表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应科学完整地进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既要有合理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量和信贷规模实施总量调整,又要有合理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控,还要有道义劝告、金融检查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辅助性调控。特别是目前,因投资乘数效应递减,货币供给总量的扩张在刺激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减弱,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能进行结构调控的作用就应尽可能地得到发挥。

回答2: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工具包括:间接信用控制工具(如优惠利率、消费信贷管制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信贷分配等)和道义劝阻(如如窗口指导等)。楼主首先要知道,选择性工具是针对个别部门,而非整个金融市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但对于特殊部门、行业和金融领域的局部问题,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实施货币政策有益和有效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