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重建圆明园!!!!!!!

2024-11-09 01:20: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北京市人民政府先后公布《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和《圆明园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在这两份规划中,提出“整体保护,科学修整,合理利用”的方针,将圆明园定位为遗址公园,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见证”为主旨。

遗址内不进行新的构思,不增加新的景观,重点修复原有的山形水系,允许复建长春园含经堂、正觉寺和圆明园大宫门等部分景点,但须严格按原样恢复。至此关于圆明园要不要在原址重建的问题有了定论。

扩展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参考资料:圆明园百度百科




回答2:

不重建圆明园的原因如下:

1.现存的圆明园遗址是永远的国耻纪念地,是世世代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对其修复会使历史文物的教育价值荡然无存。

2.圆明园目前的主要价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国宫廷建筑或皇家园林的辉煌,而是被侵略者焚毁后留下的耻辱,现在的遗址才具有真正的文物价值。

3.进行修复是对历史文物的彻底破坏,与现行的国家文物保护法相背。

4.修复圆明园无论在建筑质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无法达到原有的水平,至多只可能是增加一处新的人造景观,而且会变得不伦不类。  

扩展资料:

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风华在乾隆盛世。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如此之大,又是由几朝皇帝陆续扩建、改建的,加上封建帝王腐朽意识的影响,无论由哪个角度看,也还是有不足的。但是,就总体而言,圆明园确实是一座非常出色的优秀园林。可以说,它集中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参考资料:圆明园-百度百科

回答3:

原因如下。

1、现存的圆明园遗址是永远的国耻纪念地,是世世代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对其修复会使历史文物的教育价值荡然无存。

2、圆明园目前的主要价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国宫廷建筑或皇家园林的辉煌,而是被侵略者焚毁后留下的耻辱,现在的遗址才具有真正的文物价值。

3、进行修复是对历史文物的彻底破坏,且修复圆明园无论在建筑质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无法达到原有的水平,至多只可能是增加一处新的人造景观。

扩展资料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参考资料圆明园_百度百科

回答4:

1、圆明园本来就是一个走向腐败的象征。

2、历史过去了,我们要的是记住屈辱的历史,而非美丽的园林。

3、圆明园不可能被重做,哪怕是替代品耗费也不少,绝对不利于发展。

扩展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参考资料:

圆明园百度百科

回答5:

人们要叩拜的是历史艰辛、满脸皱纹的老祖母,“整旧如新”等于为老祖母植皮化妆,而铲平了重建则等于找了个略似祖母年轻时代的农村女孩,当作老祖母在供奉。

圆明园完全没有重建的必要。

圆明园重建所需的资金极大,当年慈禧为了修园子,不惜挪用北洋水师军费,可见资金之巨大。另外,在今天寸土寸金的帝都,光是土地成本,即已无可估量。

建好之后,我们可以预见到,这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园子,又会成为一个收高价门票、卖廉价纪念品、宰外地游客的地方,谁会记得百年前的这个地方还是国耻所在?

圆明园到今日的模样,并不是一次战乱所导致的,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又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内战,而期间人民群众对其的损害也是不容小觑的。毁坏情况复杂。

圆明园并不是清代皇家园林的孤例,除了圆明园之外,还有大量的皇家遗迹,遗迹故宫里数不清的文物需要保护和修复。圆明园是皇家园林,花费不可谓不甚,现在的人去重建的话,真的能够下这么大的血本吗?

也就是1860年10月6日,这一天,有着“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遭收了英法联军的疯狂抢掠和破坏,在遭受了侵略者疯狂抢掠之后,又一把大火烧毁了圆明园,大火烧了整整三天。

那些侵略者带不走的历史文化珍品毁于大火,数名太监、匠工葬身火海,圆明园废墟一片。这就是历史上遭万人唾弃的火烧圆明园事件。直至今日,那些被强盗掠夺的宝贵历史文化珍品还漂流在海外。也有不少海外华侨及爱国人士通过种种渠道让个别国宝回归,比如又澳门赌王之称的何鸿燊先生就向国家捐献了十二兽首之“马首”铜像等,但我希望有更多的文化珍宝回到祖国。

最近这几年来,有很多人在呼吁将圆明园中被毁坏的建筑复建重修,虽然这对于旅游观瞻的人们有视觉上的美感,但我本人并不支持这样的做法。

理由一,如果复建则掩盖了侵略者的历史罪恶,理由二,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对于我们的后代来说,只有文字的记录,没有历史物证佐证侵略者的罪恶之行,不利于爱国主义教育。

所以,我个人建议保持原址原貌,只要做好修缮维护类的保护工作就是对历史文化遗址最好的保护。

圆明园基本完全被毁坏,复建就是完完全全地重建,并不是修缮,本质上讲,和重建一个影视基地没有根本性分别。新建的仿古建筑没有任何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