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野猪的饲养和家猪的区别在与特种野猪突出个“特”字,特种野猪肉制鲜美,瘦肉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传统生猪的品质太差,脂肪过多,没有市场竞争力。目前欧盟等国外市场要求生
野猪养殖业经过近10年的实践和探索,技术己日趋成熟,完全具备了进行规模化养殖,进入肉类及野味市场的条件。然而,有些人由于对这一行业的了解不够或是听信了一些片面的宣传,有时难免误入歧途,甚至导致养殖失败。野猪养殖中的以下三个误区应注意避免。
1、特种野猪纯度越高越好
实践证明,特种野猪纯度在62.5-75%之间即可,这种野猪除了作为种猪繁殖外,还可作为商品猪推向市场。纯度超过75%的特种野猪,不但繁殖能力下降,生长速度减慢,而且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才能确保仔猪的成活。
2、只引进纯种野公猪,利用当地家母猪杂交繁殖特种野猪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选用杜洛克作母本杂交一代(50%纯度)特种野猪,其他品种杂交后外形、毛色及胴体瘦肉率都不是太理想,而引种户最科学的选择有两种:一是引进纯种野公猪及50%纯度特种野母猪,提纯繁殖75%纯度特种野猪,二是直接引进75%纯度特种野猪进行扩繁。这样可以避免纯种野公猪与杜洛克母猪杂交带来的如下弊端:1)杂交一代纯度只达到50%,须进行二次复配才能达到75%,延长了繁殖周期,2)经产杜洛克母猪体型比野公猪大得多,不便于公猪爬跨配种;3)纯种杜洛克母猪价位大大高于50%纯度的特种野猪。
3、小打小闹,利用卖种赚钱
时至今日,野猪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也越来越规范,建种猪场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批,要有严格的淘汰选种制度,并需建立种猪独立档案,同时还要严把防疫关,避开近亲繁殖后才能出售。小型养殖场一般很难达到标准。养殖户从长远着眼,应从事规模化养殖,走野味市场和产品深加工这条路。
猪瘦肉率在65%左右,而我国传统生猪的瘦肉率仅有50%;二是生产力水平不高,饲料转换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特种野猪既改变了纯种野猪季节性发情,产仔少、生长慢和不易饲养等缺点;同时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达80%左右)、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势,不易得病,育成率达98%以上,繁殖能力强(年产仔2-2.5胎,每胎8-13只)等优势,正是我国家猪转产的好品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味,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家猪由于使用饲料喂养,许多还使用添加剂,肉质松软,缺乏鲜美且不香,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等,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消费的需要。特种野猪主食无污染的木薯、南瓜、玉米、红薯、树根、青草等绿色饲料,养殖于无污染的环境中,其肉质比纯野猪更加鲜嫩香醇、野味浓郁,是一种低脂肪(含量仅占8.68%,是家猪的三分之一)、高蛋白,富含氨基酸、各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滋补保健肉类,逐渐成为家猪的替代品和新型绿色保健食品。
本人做过大量调查,特种野猪养殖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首先选种很重要,要和实力雄厚的养殖厂合作,他们有完善的售后和成套科学的饲养技术。剩下就是销售问题了
刚开始养殖一定要量力而行,有宽裕的后备资金为后盾,认准的事业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这样才能成大业。
我看上这个项目很久了,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场地,和进种渠道。 请加我为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