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要看站在哪个角度,一是政策法规,二是出租车公司,三是承包经营户。政策为的是稳定市场,繁荣经济,宏观调控,指导市场。出租公司是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研究政策,打点上层关系,打政策的擦边球,欺上瞒下,用的是手段。承包经营户是单兵作战,不如麻雀,不如蚂蚁。大多文化不高,为的是养家糊口。在改革开放,下海的浪潮中,有的没有工作,有的辞掉工作,东拉西借,黑大糊涂。在投资方面,政府只出台政策,不投入。出租公司的职责是协助正真的经营户搞好车队管理。不投资。风险在承包人,真正的经营户.服务费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强买保险,100辆车买20辆车的保险,保险返点最大化,属于灰色收入。九几年,车队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起,哪有钱买车,利用并轨后的政策,用和传销一样的办法滚雪球,雇佣车托在车市倒买倒卖,操纵市场价格。 真正的经营户这时候拿着大部分借来的钱,有一段时间公户和私户的价格之差三五千元,犹豫中有的人选择了公户,在车队雇佣的车贩子忽悠下来到车队,稀里糊涂签下卖身契。和车队签订完合同,车贩子从车队拿到好处费,又来到车市,这是他们的职业,大多是坊上的,属于早期玩出租车的。只有卖掉车,只要签了合同,车队不管你是张三王五,这个车就开始为车队带效益了,只要上了牌照,完成了工商税务,车队领导会长出一口气,投资收回来了。开业,这个叫公户承包人也罢叫真正的投资经营户也好,就象上了发条的陀螺罗,买车投资的钱花出去了,职业也有了,从此没黑没白,真正的恶梦开始了。 有了出租车,全家经济就有指望了,要计划还钱,压力在全家人身上,舍不得雇司机的,早上45点就出发了晚上12点才收车,人困马乏。西安最早的出租车是由三轮蹦蹦演化来的,大多集聚在火车站,道北口音,没有正式工作,为的是养家糊口。最早的车型有包谷豆,长剑,拉达,波罗乃兹,达起亚,莫斯科人。起先牌照和社会拍照一样。拉达车有皮带式和链条式,分一代二代到五代。波罗乃兹也分一代到五代。先期买新车要有指标,属于计划经济,随着改革开放前苏联的旧车由口岸流入到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最早在丰登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论题太大,就出租车而言,是先有的出租车,为了税收和规范才有了管理部门,才生下了车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投资和风险。西安的出租车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生下的怪胎。如果是计划经济,我们是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不投资,无风险。可现在是市场经济,投资不但有回报,也有风险。一方面事实是市场经济,又按计划经济把出租车经营权归给出租公司。这样的话国家没投资,出租公司也不投资只办一纸执照,就堂而皇之的鸠占雀位。出租经营户是一个弱势群体。
每一个车都是一部血泪史。
西汽三公司就是个锤子.东西丢了.说是打个电话询问结果我们等了3个小时.是不是跟司机商量怎么应付我们.一车队里面的人.态度太恶略了.我们急着问东西.那里面的两个年龄大的一男一女.还在那打情骂俏.嫌我们烦.让我们出去.那个男的还肆无忌惮的摸那个女的屁股..简直恶心死了.老不休的东西 .真应该整顿下·西安出租车公司就是那样 .无语了·
公户车本身就是公司的。 公户车到期要上级部门重新许可,私户也是一样呀。你是承包人,又不是所有人。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当时政府不让私人参与拍卖出租车牌,出租车牌照买给公司,公司有转卖给个人。收了这么多年的管理费。更新车每次还要交钱。现在有无条件收回经营权。让这些出租车司机白干几年,血本无归,出租车公司一夜暴富,成为亿万富翁。
公司真他妈不要脸,更新车的时候怎么不说车是他们的,他们怎么不拿一分钱,凭什么说收回就收回,所有的哥们都应该强硬一点,维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