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2024-12-02 17:34:2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是人类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另一套符号系统。对学前儿童来说,最容易接受的一个信息交流途径就是音乐。认真从事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就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音乐发展心理学家哈格里夫斯,英国的心理学家舒特——戴森,美国音乐心理学家戈登等人。
(一)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舒特——戴森)
0——1岁,对音乐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的、本能的“创作”歌曲
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的唱出
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果此时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可以培养绝对音高感 4——5岁,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能辨别理解响亮之声和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式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
6——7岁,在唱歌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乐好听 (二)对音乐的反应 穆格于1976年对6个月——5.5岁的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6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主动的对音乐作出反应,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音乐。表现为他们会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并作出高兴乃至惊喜的表情。
2、6个月——1岁,伴随音乐,儿童会连续的晃动身体。但在这个阶段早期,婴儿可能只是对纯音响作出反应,到一周岁时,才会对较鲜明的节奏作出相应的反应。
3、1岁左右儿童开始发声的唱歌,这种唱歌称为“咿呀之歌”。 所谓咿呀之歌,它是一种类似说话和简单的歌唱,其特点
a、有变化的音高
b、用一个元音或很少的音节唱出的
c、在音节系统和节奏组织上还是不定型的、杂乱的,停顿只是呼吸的需要。 注意:当听到咿呀之歌时,大人要高兴的看着孩子,模仿孩子的声音和唱法,让孩子与你产生目光对视,这样会促进孩子以后有意识的去唱。
4、1岁以后的儿童对声音刺激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明显增加。1.5岁左右的儿童已有试图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协调的迹象,同时也表现出与大人一起跳舞的意向。

回答2:

舒特-戴森归纳的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唱歌。

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地唱出。

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如果此时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可以培养绝对音高感。

4~5岁: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能理解、分辨响亮之声和柔和之声;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式中辨认出相同的部分。

6~7岁:在唱歌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的堆砌好听。

7~8岁:有鉴赏协和音和不协和音的能力。

8~9岁:在唱歌和演奏乐器时,节奏感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

9~ 10岁:节奏、旋律的记忆改善了,逐步具有韵律感;能感知两声部旋律。

10~11岁:和声概念建立,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12~17岁:欣赏、认识和情感反应能力均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