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包括哪些内容

2025-04-30 23:18: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确定针对不同报表项目金额,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认定是什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什么,围绕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把这些证据累积起来,审计人员就可对财务报表的任何认定是否正确下结论。再把对每个认定的结论综合起来,审计人员就可对整个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

(1) 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配、反映和披露。

(2)财务报表一般审计目标

包括:总体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正确性;截止期正确性;过帐和汇总正确性;分类正确性;披露正确性;合法性。

扩展资料

征求意见稿与现行准则相比,在具体规定方面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征求意见稿按照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思路对准则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情况下如何运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征求意见稿)》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征求意见稿)》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二)征求意见稿增加了“被审计单位的互补性控制”、“第一类报告”、“第二类报告”、“服务机构的系统”、“分包服务机构”等定义,并对“服务机构”、“服务机构注册会计师”的定义作出修改。

(三)征求意见稿对服务机构向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服务的性质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说明,并指出其对被审计单位的潜在影响以及与审计的关系。

(四)在风险评估部分,征求意见稿详细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如何了解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以及如何利用第一类报告和第二类报告获取对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了解。

(五)在风险应对部分,征求意见稿规定了预期服务机构的控制运行有效时应实施的程序,由分包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时的处理,以及对涉及服务机构的舞弊、违反法规行为或未更正错报等事项应执行的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