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案例。"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选择容易发生在学生群体中的典型案例为模拟法庭庭审的素材。案例的选择首先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经常发生在学生中的案件,如因琐事纠纷而引发故意伤害、被他人侵害后又邀约同伙进行斗殴等等,选择常见案例而不是罕见案例,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其次,对案件要进行一定的提炼、加工。通过加工使案件的内容更紧凑、教育意义更加突出,同时,为了避免侵犯案件当事人的隐私权,对案件发生地、当事人姓名均要进行更改。
2、由学生亲自扮演庭审的各个角色。模拟庭审的法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被告人、证人、法警等各个角色都由学生亲自来担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亲自动手拟写庭审活动中需要的各类材料的初稿,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高和对法律的认识,这样的形式还具有亲和力,容易被参与旁听的同学接受,起到以身说法的作用。
3、庭审活动正规逼真。庭审活动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进行,服装、道具以及法庭陈设也应规范,参与庭审的学生根据自己担任的角色要求,法庭用语规范,感情流露真实,使模拟法庭的整个审判活动与真实案件的审判一样引人入胜。
4、庭审活动中通过"庭审高潮、情感高潮、教育高潮"突出教育意义。所谓庭审高潮是指通过模拟法庭这一新颖生动的形式和规范逼真的庭审过程,突出自由辩论的感染力,让参与者充分感受庭审的魅力和法律的威严,不知不觉进入到案件当中,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参与者会自觉感受"被告人"的犯罪经历,会自觉去寻找"被告人"的犯罪原因以及可能受到的法律制裁,去感受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从而受到最好的法制教育。所谓情感高潮是指通过学生演员的表演,真实再现"被告人"悔恨莫及与家长"望子成龙"的矛盾,通过亲情在法庭帮教过程中的真实交流,催人泪下,让参与者置身其中,情感随着庭审活动进入高潮,达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所谓教育高潮是指在法庭帮教达到情感高潮之后,审判人员针对犯罪以身说法,充分分析犯罪原因、犯罪心理、犯罪的社会危害以及如何规范行为,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进行教育,使参与者获得一次难得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庭审的教育高潮。
5、加强庭审活动以后的再教育工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模拟法庭活动长期见效,庭后的教育延伸工作至关重要,我们把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作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契机,在庭后深入学校,让学生谈体会、写感想,并进行法制专题演讲,使教育成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创新特点:
1、教育形式生动直观,让中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到了法律,受到深刻教育。少年模拟法庭活动通过让中学生扮演庭审中的各种角色,亲身体会案件审理中的指控、辩护、审理,展示司法审判活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精神,生动具体地感受到法制的权威,获得直观的深刻的教育效果。模拟审理的案件选取的是青少年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纠纷的典型案例,来源于客观真实,同时又经过提炼与深化,相对于真实案件来说,更侧重于法制宣传与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对旁听者的教育效果。让青少年自己进行案件审理,既锻炼了参与者的综合能力,也拉近了庭审与旁听同学的距离。
2、有效增强了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通过生动的案件审理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同龄人是怎样因为一时的糊涂而犯下了无法挽回的错误,伤害了他人也毁了自己的前途,从而得到教育,同时,通过庭审的各阶段列举证据、对证据提出意见、各方进行辩论,中学生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司法审判活动保障诉讼参与人权利、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公开透明,对审判活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