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中,数据收发寄存器SBUF在物理上其实是两个寄存器,发送时用的是发送SBUF,接收时则是接收SBUF,二者地址一样,但前者只能写不能读,后者反之。
所以你在调试时所看到的实际上是接收SBUF的内容,那一个是看不见的。
通讯发送不成功的原因应该是初始化设置没做好,你可以参看一下KEIL C自带的HELLO.C的设置,就是是通过串口发送信息的。
SCON = 0x50; /* SCON: mode 1, 8-bit UART, enable rcvr */
TMOD |= 0x20; /* TMOD: timer 1, mode 2, 8-bit reload */
TH1 = 221; /* TH1: reload value for 1200 baud @ 16MHz */
TR1 = 1; /* TR1: timer 1 run */
TI = 1; /* TI: set TI to send first char of UART */
只要根据波特率将TH1设置正确就应该没问题了。
SBUF = *(p+i); 发送、输出,需要用外接的设备,才能看到内容。
仿真时,可以用虚拟设备,来看输出的内容。
PROTEUS、KEIL,都有虚拟的设备,可以看到输出的内容。
count 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啊,就为了加断点而加的?
调用Send_Com()函数时,要带两个参数,关键是第一个,要是一个数组,就是接收PC的指令,在存放在一个数组中。
你说: *(p+i)并没有把值赋给SBUF,估计是就所带参数,即那个PC指令数组有问题。
你可以把*(p+i)换成'a'看看能不能发送a,如果能,你就看看是不是*(p+i)本身有问题。
void Uart_initial(void ) 串口初始化
{ SCON=…… //按实际
ES=1;
}
///////////////////////////////你的送发子程改为:
TI=0; //先清中断 (1)
SBUF= *(p+i);//将数交给SBUF
while(TI==0);//等TI置1(发送完毕,中断时硬件会将此位置1,说明发送完毕)(2)
/////////////////////////////
假若你的串口接收中断程序为:void service_uart() interrupt 4 using 1
里面再加上:
{ if(RI==1)
{ 写上你要收数据的程序
}
else
{TI=0;//清掉发送的标记,说明已经发送完毕(3)
}
}
////////////////////////////////////////////////
按上(1)(2)(3)修改,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