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机特色不同
第二代战斗机:
二代战斗机强调“高空高速”,升限可达20000米以上,最大速度超过两倍音速。个别的高空截击机的升限高达30000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
第三代战斗机:
该战斗机应用第、三代航空发动机中,低空机动灵活性高、配备先进雷达设备、加强导弹应用等。另外第三代的战斗机开始趋向多任务,多用途的路线。
2、研发时间不同
第二代战斗机:
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出现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第三代战斗机:
该战机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主要出现的战斗机。主要使用年代为1972年后。
3、俩种战机特点不同
第二代战斗机:
第二代战斗机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装备了中距空空导弹,而且兼顾对地攻击,对地攻击能力较强。第二代战斗机的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性能有了较大改进,飞机的重型化倾向明显。
第二代战斗机参加了越南战争和其它的一些局部战争,接受了实战的考验,结果却发现它们并不能满足实战的要求,因为作战方式和以前预想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空高速并不是空战的主要范围,因此第二代飞机的性能优点并不是决定空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代战斗机:
第三代战斗机出现于1960年代,这个阶段将先前累积的使用经验已经各种试验的结果加以整合。许多高速飞行时的现象和控制问题获得相当程度的解决,高后掠角度的机翼设计已经不受到青睐,三角翼和几何可变机翼与后掠角度小于45度的梯形翼成为设计的主流。
发动机的输出透过耐高温特殊材料和冷却技术而更上一层楼。雷达与各类航电逐渐成熟与复杂化,机鼻进气口已经几乎完全被放弃,以配合大型雷达天线的安装需求,而这个需求使得飞机的大小和成本迅速高涨。
第三代战斗机将空对空飞弹作为标准武装之一,并且在越战、六日战争与印巴边界冲突当中使用。
前两代的发展当中,单一用途的拦截机与战斗轰炸机进展至此,受惠于各项系统的进步,尤其是雷达与航电的功能以及效能,使得第三代的战斗机开始趋向多任务,多用途的路线。
4、主要代表机型
第二代战斗机:
法国的“幻影”III、“幻影”F1和瑞典的Saab-37。
第三代战斗机:
以F-4、F-5、MiG-25 为主要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代战斗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代战斗机
按照西方的战斗机分代划分方法
1:亚音速战斗机(喷气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86、苏制米格15、中国歼5(前苏联米格15仿制型)等
第一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喷气式、亚音速,从此战斗机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时代,史称战斗机的“喷气革命”。
2: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超音速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4、F5,苏制米格21、米格25(2代机的巅峰作品),中国歼7(前苏联米格21的仿制型)等
第二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战斗机速度首次超过音速,并且重视速度,认为速度越快战斗机越强(非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史称战斗机的“超音速革命”
3: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能量机动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15、F16、F14、F18,苏制米格29、苏27、苏30(苏27的改进型)中国歼10等 ,其中F15、F16、米格29、苏27被称为冷战末期统治天空的战斗机“四大天王”。
第三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关于能量机动原理,百度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确什么是第3代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就是用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出来的战斗机。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发现,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屡屡被米格21击落,甚至在不利情况下难于脱身。这是为什么?。一些老的空军退役的飞行员和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能量机动原理”,具体含义比较复杂,在此不多讲,能量机动原理即,同时具有最大动能和最大势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高,这些人在综合了自二战以来所有战斗机格斗案例后的惊人发现,合理的解释了战斗机快和高之间的取舍。他们提出了和但是理论相悖的能量机动原理,指出,以后设计战斗机,速度并不是第一要求,飞机所有性能复合能量机动原理越好,他们也被当时不理解他们行为的人称为“战斗机黑手党”。但是F15制造出来以后,一鸣惊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机动原理的战斗机,其后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据能量机动原理精确计算后制造的战斗机,自此美国空军进入3代机时代,前苏联几乎花了十几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机动原理。后来出来了苏27和米格29.。这里有一个争议,即F14,有人认为F14并不能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算做第3代战机,因为当时正值“战斗机黑手党”和官员们争吵,另外,F14的可变后掠翼为能量机动原理提供了修正机会,所以仍然算第三代战斗机。史称战斗机的“能量机动革命”
4:强调隐身性能等4S标准的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F22“猛禽”、F35“闪电” ,俄罗斯在研的苏47(S37)“金雕”战斗机
第4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4S,我就不多讲了。史称战斗机的“隐身革命”。
关于苏联/俄罗斯战斗机的划分代方法是把可变后掠翼的米格—23和美制F—111单独划分一代称之为第三代,前两代和西方划分方法一样。
二代机:http://baike.baidu.com/view/331773.htm
三代机:http://baike.baidu.com/view/2802994.htm
两国划分战斗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俄罗斯将“米格-19、“米格-21”和“米格 -23”分别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将“苏-27”和“米格-29”视为第四代,将其后继机视为第五代。从总体看,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与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 F-22和“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大致相当。目前国际上的飞机分代的原则是:第一代飞机的最大速度M0.9-1.3;装航炮、火箭弹和第一代空对空导弹;机上还装有光学一机电式瞄准具和第一代雷达。第二代飞机的最大速度M2-2.5,装第二代空对空导弹和航炮;并装有第二代雷达和具有一定拦射能力的火控系统。第三代飞机的最大速度与第二代相近;装中距和近距格斗导弹、速射航炮;并装有第三代雷达和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火控系统。第四代飞机具有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机动性与敏捷性,短起降能力和全环境作战能力。
主要是两个评价标准。
一,从战术指标看,二代机注重高空高速性能,在亚音速范围内机动性不佳。三代机更注重高亚音速跨音速范围的机动性控制性。这个靠指标评价是不准确的,当年f14出来时号称第一种三代机,然而他是为拦截苏联轰炸机防止轰炸机突破航母防控圈设计的,因此他用了变后掠翼设计,他的高空高速性能非常好。苏俄的mg31也认为是第三代的,然而他的高速性能之牛插是出名的。所以对于第一种判定方法,他是很局限的。战机性能指标靠的是当初设计的目标,因此我认为第一种不太可取。第二种判定方法,是采用的技术。相对来说,第三代战机应用了先进的火控系统,有先进敌我识别装置,有先进多普勒雷达,大部分应用了全权数字操纵系统,第三代涡煽发动机,生产时将全寿命周期成本考虑在内,等等,国际上的做法一般是有这些特征中的大部分就算三代机
楼上咋胡说那,二代机怎么是亚音速呢,一代机也不都是亚音速啊,像米格19之类的一代机也是可以达到马赫数1的。二代机强调高空高速,像米格25都3倍音速了。。三代机的话强调高机动性,还有电子设备的先进性(如玻璃化座舱)。还有一代机二代机一般都是液压传动,三代机都是模拟或数字电传。四代机主要是强调隐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