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会遵纪守法;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实。”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以无为,清净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诈、诡秘的方法来用兵,以不去扰民来取信天下。我怎么知道应该这样做的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民众就越贫穷;民众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民众的心智和技巧越多,邪恶的怪事就越容易发生;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多。
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会遵纪守法;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实。”
出处:《道德经》——春秋·李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以正治国
我无为,人民就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归正;我无事,人民就自然富裕;我无欲,人民就自然纯朴。
至于无为、好静、无事、无欲,则和道家的核心思想有关,总体的意思就是不妄为,不妄动,不生事,无贪欲。
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会遵纪守法;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实。
其实就是说的道家清静无为的主张 清静无为知道吧 简单地说就是管理者放松对人们的统治束缚罢了 现在不适用 你是学历史的?
老子对于社会形态有自己的认知,他认为我们要想法自然,行无为之事。就好像,鱼儿在水中游,却不知水的存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