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三分地”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2025-04-02 10:54: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亩三分地”的意思是指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者指自己的小圈子。其来历先农坛皇帝“亲耕”的藉田有关:

明清两朝的皇帝,为了及时了解农时,熟悉节令,居住在深宫大院里的皇帝便在惊蛰时节乘龙辇从正阳门到先农坛耕地。

当时划出的这一块地叫“演耕田”,每年由皇帝、皇后“亲耕”,表示普天之下该种五谷了,并以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这种做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将地改作它用。当时皇帝“亲耕”的这块地恰好为“一亩三分地”,于是,“一亩三分地”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皇帝“亲耕”的藉田定为“一亩三分”,据传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取它的象征意义。在古代“一三五七九”被视为阳数,“一”和“三”为阳数中最小的两个。因为皇帝是天子,既要“亲耕”,又不能太劳累,所以定个最小的土地面积作为耕田,权作意思意思地“示范性耕耘”,所以为“一亩三分”。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与当时明朝的行政区划有关,明朝有13个行政区划,称作“十三都司”,所以取了“一”和“三”作为耕田面积。北京先农坛的“一亩三分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是皇帝的“亲耕”之位,三公九卿等大臣都在两旁从耕。

回答2:

满族原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1644 年建立清王朝之后,为了及时了解农时,熟悉节令,居住在深宫大院里的皇帝便在惊蛰时分乘龙车从正阳门到先农坛耕地。当时划出的这一块地叫“演耕田”,每年由皇帝、皇后演试“亲耕”,表示普天之下该种五谷了,并以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这种做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将地改作它用。当时皇帝“亲耕”的这块地恰好为“一亩三分地”,于是,人们推而广之,将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称为“一亩三分地”。

回答3:

话说开封里城原为旗军驻防地,初称旗营。后来由于随军眷属都可分得一个独院、三间房、1.3亩地。所以,旗人吵架,常说:“你管不着我这一亩三分地。”后来这个说法也传到了汉人那里,便成了开封的一句俚语。有人考证,开封这个“一亩三分地”缘起于清代皇帝在北京中南海内划有一块一亩三分的亲耕地——世代沿袭,不改他用,以显示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老百姓口语中也常有“一亩三分地”的说法。

回答4:

在清朝时,住在深宫大院里的封建皇帝,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以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关心,便在中南海划出了一块地,每年以演示“亲耕”,世代相袭,任何人不得改作他用。这块地恰好一亩三分,一亩三分一亩三分于是人们一亩三分把它推而广之,便称其为“一亩三分地”。

回答5:

“一亩三分地”是谁的呢?到底“一亩三分地”是怎么回事呢?牛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