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的失利完全是指挥原因。
部队完全没有战略规划,随着王振高兴调来调去,根本没有进入作战准备,而且天降大雨正是士气低落的时候,被瓦拉奇袭自然兵败如山倒。战场上如果军队士气低落并且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人越多只能越成为累赘,一部分人的崩溃迅速会演变为全军溃退。
至于北京保卫战,一方面瓦剌面对坚城没有有效的攻城手段,另一方面明军保卫家国、复仇心切,士气正高,再加上于谦的英勇和合理指挥。此外,北京保卫战说不上大破,只是瓦剌攻不下城,补给不允许长时间围困,最后撤围,明军也并未歼灭瓦剌主力。
土木堡战役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指挥不当,或者说是完全没有指挥,导致明军被机动性比较强悍的瓦剌骑兵各个击破。
北京保卫战中,明军虽是二线部队,但明军对瓦剌的作战形态有了改变,土木堡战役属于野战兵团的遭遇战,而北京保卫战对明军而言是典型的防御战,尽管战役中有部分明军部队出城展开主动防御,战役整体态势上仍属于防御作战,明军依靠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给养,可以将战役拖延到需要的时间长度,等各地援军抵达战场外围,就可以转入反攻。瓦剌军队以骑兵为主,不适合攻坚战斗,在这种战场形态下,其优势反而成为其劣势,加之距离后方路途遥远,交通线漫长,后勤补给程度越来越差,所以有其战役失败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