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真是问得好,很难回答的。
我的心得:
1、首先要掌握公司各成本要素的分布,也就是说会涉及到哪些成本要素以及各成本要素的的占比,比如说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成本、各项管理、营销费用成本,材料成本里面还要区分主件料成本,各项制造成本和费用成本里面又有哪些是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变动成本和不变成本,将这些成本要素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你才能知道你做出来的成本是否准确;
2、要掌握上述成本要素,必须要熟悉生产、营销、管理等公司营运的各项环节流程及成本的影响数,这样,在日常核算时,才能快速发觉成本是否发生异常,详细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提供成本异常的报告,使公司决策层能快速对成本异常状况做出反应;
3、在做好第1、2项工作后,就是要提升成本核算的职能了,也就是成本控制,通过对各年度的成本数据以及各项不同的产品成本之间的比对,运用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查找现行成本存在的问题,比如成本核算方法是否合理,存货库存是否合理,资产是否闲置,各成本大项(占比较大的费用)是否有合理的控制,成本审核的流程是否合理等,将这些问题找出后再进行分析并找到合适的改进方法,若没有做好1、2项的工作,此项的工作就是空谈。
一般做好上述1、2项不是很困难,困难在于第3项.
注意事项:
1、各成本核算流程一定要符合公司的营运状况,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工作流程,可能这个流程在这家公司挺合适的,但是在另一家公司会出问题,要做适当的修改,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方式和策略都会不同,只能尽量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去配合公司完善核算流程,没有核算流程的,一定要想办法制定,这是成本核算的基础;
2、成本的各项数据一定要准确,也就是说成本工作要严谨,各项成本数据要经得起推敲,否则当决策层根据成本人员提供的报表决策时会出偏差,每次做出来以后,都要核查一遍,最好是做一份标准成本表,将做出来的成本与标准成本核对,凡是有差异的地方都要找到差异原因,这样你才好确定你做出来的成本是否准确;
3、因为我们本身只是财务人员,而成本控制是公司营运的重点,需要公司所有人员的积极参于,所以需要公司决策层在这个方面大力支持才能实施,没有决策层的支持,成本人员只能做到核算这一步,其他的就无能为力了。
4、日常的成本工作要做细致,不要怕麻烦,一个是为了应对决策层的临时需要,同时也是让自己快速掌握各项成本构成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