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韵学研究》(Etudes sur la phonologiechinoise)是高本汉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陆续发表于1915—1926间,该书影响极大,标志着中国现代音韵学史的开端。
《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除“原序”、“绪论”和附说“所调查方言地图”外,共分四卷:第一卷古代汉语;第二卷现代方言的描写语音学;第三卷历史上的研究;第四卷方言字汇。实际上讲了汉语语音史概论、现代方言研究中的描写方法和历史语言学研究中的共时描写、历史语言学中的历史解释方法、方言字典编纂学和编纂法。它是以中古音构拟为基点的汉语历史语音学,高本汉全面利用现代方言资料证就中古语音系统,进而由中古音系推证上古音系,并分别完成中古音和上古音的语音构拟。
在《中国音韵学研究》中,高本汉一方面参照宋朝(960—1279)及以后各朝的韵表,一方面又根据《广韵》(1007以后)中的反切,把三千一百个汉字排列成表。他比较了这些字在现代各种方言中的读音,构拟出其音值,把这些已知的音值插进表中,就可以用比以前更加准确的方式确定古音类别和各个字的古读。
高本汉并没有结束中古音研究,更没有结束由此而上推古音、下证今音的工作。重要的是,他把若干现代科学方法引进了传统音韵学,在现代方言调查这座大镜台面前映照中古音声韵系统,并首次构拟其音值,为上推古音、下证今音不仅在方法上,而且在音值的精确度上准备了条件。
作为一部重新构拟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奠基之作,《中国音韵学研究》被国际汉学界推崇。这部著作于30—40年代由中国语言学家罗常培、赵元任、李方桂译成中文出版,在翻译中三位学者加了注释和补订。赵元任受其启发,创设了中国第一套罗马拼音字母方案。罗常培高度评价高本汉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这部书不但在外国人研究中国音韵学的论著里是一部集大成的工作,就是在我们自己所做的音韵学通论中也算是一部空前的伟著……照比较语言学的眼光来看,这种构拟的价值是相当高的。所以,我们对于高本汉所得的结果,一方面要认清他是用可靠的科学方法构拟出来的,同时也得承认这种构拟的读音,对于研究中国语史学有很大的帮助”(罗常培 “介绍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载《图书月刊》1卷,7、8期)。语言学家王力曾指出,中国语言学家受高本汉影响很大,“都接受了高本汉的总原则,甚至接受了他的观点、方法”(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高本汉的学术生涯,在40年代前期达到了顶峰。他在完成中古汉语的研究之后,就开始向上古汉语攀登,从1923年到1934年,陆续发表了《中日汉字分析字典》、《上古汉语问题》、《诗经研究》、《汉语词族》等重要著述,大体完成了上古汉语的构拟。1940年,高本汉把以上研究成果以字典的形式写进《古汉语字典》(Grammata Serica)。
《古汉语字典》的编排非常清楚,使用方便,具有同一谐声成分的汉字都排在一起。汉字的字形,从甲骨文到铜器铭文和碑文再到现代字体,按年代顺序标出。汉字的词源意义、凡是认为确凿无疑的,都标出来了,而传统上比比皆是的凭空设想出来的、不可靠的词源则全部摒弃不收。所收汉字在汉朝以前的书籍中出现的意义都注出来了,并注明了出处。每个字都标出三个阶段的读音:他所构拟的汉语上古音、他所构拟的中古音和现代官话的读音。
1957年,高本汉又出版了《古汉语字典(修订本)》(Grammata Serica Recensa),其中增加了他对最古典籍所作的注释,增标上了字调,如此更能体现高本汉的研究特色。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早在40年代就已经出版了中译本,而《古汉语字典》的中译本则迟至1997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如果说《中国音韵学研究》是高本汉关于中古汉语的精彩论述,那么《古汉语字典》就是他毕生研究上古汉语的结晶,其中汇集了他全部语言学、字音学的研究成果。
——《古汉语字典》在音韵学上的价值首先是此书对于汉字注音的一种独创。迄今为止,在我们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能够标明上古音和中古音、直接可以读出音值的古汉语辞书中,《古汉语字典》应该是第一部。不仅如此,几百年来,汉语字典的编写者总是辗转传抄汉字的各种读音,而从不过问这些读音是否来自同一个语音系统,于是古今南北之音往往纠缠混杂,使人无所适从。而高本汉则利用了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和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两书相距不到三十年),对所收汉字的中古音严加审辨,从而保证了这些字的读音都来自中古同一个语音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而确定汉字的上古音和现代音。
《古汉语字典》在音韵学上的价值还在于大致上正确地反映了汉语上古音和中古音的语音体系,以及汉语从上古音到中古音、从中古音到现代北京话的演变轨迹。从音韵学上来说,更重要的是高本汉此书所反映出来的音韵理论。高本汉替一部分汉字的上古音构拟了复辅音声母,这种构拟具有汉字谐声系统和汉藏语言比较等大量证据,已为大多数音韵学家所承认。
——《古汉语字典》在训诂学上的价值
《古汉语字典》在训诂学上的价值,首先在于此书严格区分了字的本义和词的本义。中外学者常以为字的本义就是词的本义,其实两者往往不能相合,特别在表示抽象概念时更是如此。
《古汉语字典》在训诂学上的价值,还在于此书严格选取只出现在汉代以前典籍中的词义,而不取只出现在《说文》等字典辞书中的词义,以及汉代以后的词义,这样汉语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就显得特别可靠和明确。
此外,高本汉对于词义的考证有许多不同于中国辞书的地方,显示了他独到的见解。
——《古汉语字典》在文字学上的价值
高本汉晚年对于中国的古文字、古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汉语字典》中就有他的许多独到的见解,可供文字学研究参考。
——《古汉语字典》的不足和错误
首先,在音韵学上,《古汉语字典》曾经遭到董同龢、陆志韦、王力等的深刻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古韵分部问题上。其次,在训诂学上,《古汉语字典》对于古代词义的理解、训释还有一些失误。
从总体上说,《古汉语字典》的缺点错误毕竟属于少数,这些缺点错误并不妨碍此书仍然成为当代古汉语研究中的一本极具价值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