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实物为证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秦时置县推算,迄今也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早在几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和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华夏文化。相传黄帝、炎帝曾在这一带活动,因而人们又称新安为“表里山河”、“帝王之乡”、“华夏之祖”、“炎帝之根”。境内有多处仰韶文化遗址,有著名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大的墓志铭博物馆——千唐志斋,还有汉函谷关、王乔洞、洞真观等人文景观。“诗圣”杜甫《三吏三别》中的《新安吏》就是写于新安。
新安县地处豫西山区,靠近古都洛阳,总面积1160平方公里,其中可供游览面积近500平方公里。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黛眉山),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1处汉函谷关,AAAA级景区1处(龙潭峡),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千唐志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境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有青要山、荆紫山、黛眉山、始祖山、鹰嘴山,有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后形成的168平方公里的广阔水面,占整个小浪底水库面积60%左右。且高峡平湖,群山环抱,山水相连,整体形成了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文化为脉的旅游格局。旅游产业优势十分突出,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景点景观多,省政府小浪底旅游总体规划中,一级景观11处,新安县占4处,二级景观24处,新安县占19处,三级景观70处,新安县占44处;二是景点有特色,具有垄断性、独占性和排他性,主要有: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万里黄河第一湖 — 万山湖,中国嶂谷第一峡 — 龙潭峡,中国第一馆 — 千唐志斋(我国唯一的一座墓志铭博物馆,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AAA级旅游景区),黄河第一关 — 汉函谷关,黄河绝版奇石 — 奇石山庄,中原第一寨 — 黛眉寨,黄河明珠 — 荆紫山,黄帝密都 — 省级风景名胜区青要山。
由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形成的黄河新安万山湖、黄帝密都青要山、黄河明珠荆紫山、黄帝故居始祖山、双龙峡谷、峪里峡谷、龙潭峡谷、黄河小三峡,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面积328平方公里的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集山地、丘陵、台地、河流、湖泊等各种地貌为一体。尤其是作为其核心景区的龙潭峡,典型的丹霞嶂谷地貌,记录着距今25亿年以来地壳的海陆变迁和古海洋的潮涨潮落。 青要山曾为轩辕皇帝“密都”,位于新安县西北部,距洛阳市6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