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义的人物经历

2025-04-27 08:53:1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王守义——“实干兴邦”的典范

1、1959年,王守义老人根据祖传秘方,采用20多种纯天然中药材香料,始创了十三香调味品。

2、1969年,文化大革命发展到高潮,王老先生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

3、1984年,改革开放的初期,王守义老先生申领了营业执照,租摊位加工销售十三香,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4、1985年初,他开始设计十三香包装,并正式申报十三香调味品包装注册。

5、1987年1月获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颁发的注册证。

6、如今王守义的企业成为了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纳税3亿,员工2000多人的企业。

扩展资料

王守义十三香:

1、早在70年代,兴隆堂的继承人王守义从祖父的手中继承了这一秘方之后,在原配方基础上,不断挖掘中国传统调味品之理论,并加以实践、研究,根据特定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容纳中国传统调味和医疗保健为一体的食疗观念,将配方完善改进,并取名"王守义十三香",延续至今日。

2、实际上"十三香"并非十三种原料构成,而是以花椒、胡椒、丁香、草果、大茴、桂皮、木香等二十多种天然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成,实可谓大自然的浓缩,纯天然的精华,健康生活的好伴侣。

3、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有较强的生命力,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公司以"诚信"为本,产品遍布全国各地,远销周边国家。根据市场需求,新产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成为调味品行业独具魅力的一道风景线,逐渐形成了以"十三香"、"麻辣鲜"、 "鸡精"、"包子饺子"调料为主导产品的四大系列、二百多种规格的产品。

参考资料

大众网——王守义十三香:多品类携手现代化助力全面成长

回答2:

1959年,祖居河南开封的王守义老人迫于维持生计,根据祖传秘方,采用20多种纯天然中药材香料,始创了十三香调味品。

1969年,文化大革命发展到高潮,农村开始进行所谓的“割资本主义尾巴”,无人敢再经商做买卖,王老先生无奈只得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

1984年,改革开放的初期,王守义老先生申领了营业执照,租摊位加工销售十三香,从此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1985年初,开始设计十三香包装,并正式申报十三香调味品包装注册。

1987年1月获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颁发的注册证。

1988年,王守义成立了驻马店市兴隆堂十三香(清真)调味品厂。

2003年,王守义老人去世。

扩展资料

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由王守义老先生创始于1984年,是规模化的系列香辛料调味品清真企业,公司以调味品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同时兼营彩印、包装材料等辅业。

主营产品“十三香”选用多种植物香辛料,经传统工艺炮制、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其口味芳香浓郁,纯正自然,具有去腥除膻、提味增香、使用方便、用途广泛等特点,适合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和各界人士的口味。

参考资料来源: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守义十三香

参考资料来源: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创始人)

回答3:

1959年,祖居河南开封的王守义老人迫于维持生计,根据祖传秘方,采用20多种纯天然中药材香料,始创了十三香调味品。

1969年,文化大革命发展到高潮,农村开始进行所谓的“割资本主义尾巴”,无人敢再经商做买卖,王老先生无奈只得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出售。

1984年,改革开放的初期,王守义老先生申领了营业执照,租摊位加工销售十三香,从此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1985年初,他开始设计十三香包装,并正式申报十三香调味品包装注册。

1987年1月获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颁发的注册证。

1993年,十三香集团根据《专利法》向郑州市人民法院首次起诉省内专利侵权的10家调味品厂。郑州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决:责令10家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所有伪冒产品,赔偿经济损失。

1993年底,河南省内又冒出了20多种假冒十三香,商丘、南阳、漯河遍地开花,尤其是豫鲁交界地区,制假者在暗处,打游击,捉迷藏。

1994年,河南省人大通过《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补充规定》,坚定了十三香集团打假的信心。

2003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调味品行业协会出具文件,指出“‘十三香’成为调味品领域一个特有的名称和社会公众知晓的品牌。

扩展资料:

王守义打假维权:

1993年,十三香集团根据《专利法》向郑州市人民法院首次起诉省内专利侵权的10家调味品厂。郑州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决:责令10家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所有伪冒产品,赔偿经济损失。

官司刚刚胜诉后,1993年底,河南省内又冒出了20多种假冒十三香,商丘、南阳、漯河遍地开花,尤其是豫鲁交界地区,制假者在暗处,打游击,捉迷藏。

1994年,河南省人大通过《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补充规定》,坚定了十三香集团打假的信心。在公、检、法、工商等职能部门的配合下,一举端掉豫、鲁交界的两个制假大窝点,并将制假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成为国内制假者被判刑的首例案件。为保护“十三香”特有名称和品牌,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3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调味品行业协会出具文件,指出“‘十三香’成为调味品领域一个特有的名称和社会公众知晓的品牌”。

1999年、2000年国家工商总局两次下文要求山东、湖南、广西、广东、安徽等省区的工商部门对仿冒十三香严重的20种产品进行严肃查处,2003年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十三香”为特定名称。

从80年代起,十三香集团用于打假的费用已超过2000万元,配合执法部门查处制假售假侵权案件96起,目 前尚存侵权生产“十三香”产品的厂家在全国仅剩下5、6家,且均为作坊式个体工商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守义打假维权

回答4:

一、1959年,迫于生计,根据祖传秘方,王守义采用20多种纯天然中药材香料,配制出一种新的调味品,并取名为“十三香”。为取得信誉,王守义在每包调料上盖上了“十三香”的四方印章。当时,“十三香”每包售价仅1角钱,本小利薄,却逐渐获得老百姓的喜爱。

二、10年后,农村开始进行所谓的“割资本主义尾巴”,“十三香”的生产一度中断。直到1984年,随子女到驻马店定居的王守义在儿子王银良的劝说下重拾旧业——父子俩申领了营业执照,以100元起家,成立了家庭作坊式的十三香调味品厂。

三、随着销量不断增大,1985年初,他们开始设计十三香包装,并正式申报十三香调味品包装注册。1987年1月获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颁发的注册证。无论严寒或酷暑,王守义每天早晨4时许起床,从不间断出摊。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让他的生意越来越火。他不会想到,眼前的“十三香”,竟开创了未来调味品的新潮流。

四、1999年9月,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公司申请注册了“十三香”商标。此后,畅销于中原地区的“十三香”逐渐在全国各地打开了销路——在3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销售点,建立起了覆盖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

扩展资料:

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一、 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由王守义老先生创始于1984年,是规模化的系列香辛料调味品清真企业,公司以调味品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同时兼营彩印、包装材料等辅业。公司位于驻马店市十三香路1号,总占地面积27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注册资金4亿元,现有员工近2000人。

二、公司产品除“王守义十三香”调味料外,还生产有“麻辣鲜调料”、“鸡精”等复合调味料,包子饺子料、炖肉料、咖喱粉等复合香辛料,胡椒类、花椒、孜然等单粉香辛料以及八角、花椒、小茴香等干货类共30多个品种70多种规格,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部分产品销往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近十个国家地区。

三、公司确立了“抓质量、树名牌、守信誉、为顾客、强细节、保安全、建文明、促发展”的质量方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和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增强顾客的满意度。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有效策划和控制,使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不断满足顾客的期望与需求。

四、面向未来,王守义十三香将始终坚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理念,以十三香现代综合一体化生产项目为依托,努力打造全国一流民营企业,让中国人吃上正宗的调料,不断丰富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官网--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