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历史作家张发财的《人五人六》到底写了什么?

2025-04-26 20:25: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背黑锅的"纵火犯"项羽、"抠门大师"齐白石、济南少年辛弃疾杀人事件、"女酒鬼"李清照……从章节标题就开始颠覆大家印象的这本《人五人六》是非主流历史作家张发财的最新作品。11月21日,张发财携新书《人五人六》做客郑州松社书店,与特邀嘉宾资深媒体人方舟对谈,向读者分享他如何撕下历史名人"人五人六"面具的背后故事。

生于东北,现居南宁的张发财其实是一名设计师,在业内小有名气。他曾为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设计过海报,把泼墨山水处理成家乡咸肉,把竹简卷轴处理成农耕田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设计上颇具天赋的张发财在微博上火起来却是因为他的历史小段子。数年来潜心钻研历史八卦,这个"不务正业"的设计师已经成为一名非主流历史作家,连出几本畅销书,近期在岳麓书社出版的新书《人五人六》更是在上市的短短几天时间迅速跃居当当历史类新书榜第一名。

分享会刚开始,嘉宾方舟就"犀利"发问:"我在网上看到有读者’投诉'说《人五人六》‘脱胶'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张发财解释道:"咱们这书首先选了目前最好的纸做内页,然后在装帧上用的是隐藏式露背锁线装,它的好处是阅读的时候每一页能完全摊开,不像一些精装书,会合起来’打脸'。"张发财还幽默了一下:"除了阅读方便,方便的时候没有纸也很方便。"台下观众大笑。"而且这书装帧工艺难度很高,费老多钱了,不过费力不讨好。我们下一版的时候会在书脊那印上‘不是脱胶',要不然总被投诉。"张发财最后重申:"这真的不是脱胶,这真的是设计。"

聊到《人五人六》这个书名的由来时,张发财说他的第一本书书名就是以数字开始的--《一个都不正经》,到第二本《大家都很2》,书名里带数字的传统就流传下来了,之后的书取名就是《历史就这七八样》《十三不靠》,《人五人六》是第五本。"‘人五人六'就是指装腔作势、装模作样的人,这本书里面写的全是历史人物,我感觉他们都挺’人五人六'的,就用这名了。"张发财说。

写《人五人六》大概用了四年的时间,在这本书的题材选取上,张发财说他一般是选大家比较熟知的历史人物,再去挖掘他们背后不为大家熟知的故事,或者是"我觉得比较惊悚的,古古怪怪的人和事",比如书中的李清照、丘处机、尹志平。谈及自己的写作心态,张发财这样说:"我想让人物尽量丰满一些,让他的A面和B面都出现。"

嘉宾方舟在分享会现场这样形容张发财的历史文章:把药放到糖里面,给我们这些对历史很饥渴的患者们一块吃下去。"那正史和野史的比例,‘下药'和’放糖'的分寸,您是怎么把握的?"面对方舟的提问,张发财肯定地回答:"我是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上调侃的,他们身上发生的这些事都确实地记载在古籍中。我尽量先在正史中找出这些人物的传记,如果这些资料能撑起来一篇文章,我就不去碰其他资料了。但是有些人物正史里面没有记载,我就再去笔记里找。"张发财说:"我能让你看完之后乐一下,达到一个历史普及的目的就好了。"

不同于他著名的微博历史小段子,这次张发财在《人五人六》中用一篇一篇两三千字的精炼文章,使众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跃然纸上。张发财说自己是"话痨体质",在这本文章合集《人五人六》中终于能好好地讲个完整的故事了。"你们在车上或厕上,读这书,一个故事刚好凑满一个时间段。"正如该书阅读指南中所说的那样:"本书不是专业历史研究书籍,您可以视其为娱乐书籍或文学读物,建议在马桶上、交通工具上阅读,在饭局上、聚会中谈论。"《人五人六》是一本适合所有非严肃时段阅读的历史书,嬉笑怒骂间,为您讲述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在序言里狠狠地抨击了您的美食鉴赏能力,这次您来到郑州,河南美食里有您喜欢吃的么?"嘉宾方舟问。张发财回答说今天喝了饣它(sha)汤,吃了水煎包,"那汤特别好喝,我喝了好多。"张发财对河南美食大加赞赏。"今晚就去吃烩面,说是一家老字号。"言语中掩饰不住对河南烩面的期待。

回答2:

许多讲历史的书,读起来都难言轻松,今天推荐书小编要给大家推荐的这四本书,可以说都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历史那些事呈现在我们面前,然而,通俗易懂并不意味着不深入,如果你看过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这份书单,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