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也有科学考察的,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纪实(三) ——成功布放“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路涛 2018年7月28日,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进入了白令海公海区,并在这里成功布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这是我国首次在极地海域开展此类工作。而这一天也成为我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点。北京时间5时,有着北半球西风带之称的白令海云雾笼罩、波浪翻滚。“雪龙”船到达北纬57°38.452',东经175°38.777'的滑翔机布放站位。在船的尾部甲板布放现场,身材修长、形似迷你小飞机的设备正静静地躺在专用小车上,等待着入水。这是一台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滑翔机,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而成,名为“海翼”号。 入水前有很多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为“海翼”号系上两根长长的吊带,也就是止荡绳。一切准备就绪后,现场指挥、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助理陈红霞一声指令,4名穿着救生衣的操作人员各就各位。在两根长长的止荡绳牵引下,“海翼”号被万米绞车缓缓吊起,再慢慢送入海中。刚入水时,“海翼”号黄色的“小脑袋”还在海面上晃了晃,尾部长杆似的天线朝上,看着好像重心不稳的样子。随后,它不断调整姿态,身体逐渐恢复了平衡。没多久,“海翼”号便远离了船体,一头潜入水中,正式开始了自主观测。这也意味着布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现场所有人,尤其是滑翔机工作小组的几位队员,很是激动。 他们的激动是有原因的。此前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我国北极考察队曾经在这一区域布放过国外生产的水下滑翔机,遗憾的是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而此次布放国产水下滑翔机,如能布放成功,将增强我国在极区的监测能力,为我国在北极海域监测网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