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刘备最得人心,但为什么他手下出现的叛徒反而最多?

2025-03-31 20:01: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古代最看重“忠义”,然而身处乱世能做到这两字的却寥寥无几,大多人不过是见风使陀,见机行事罢了,哪里会一棵树上吊死啊!


所以说刘备手下叛徒多,我不赞成。况且背叛刘备的确实不多。真正背叛刘备的也就那么几个,如糜芳,傅士仁,孟达等。


而其他“背叛”刘备的只不过是迫于形势而已。其中黄权就是如此。所以在谈到黄权时,刘备表示不是黄权负自己,而是自己对不起黄权。


相比刘备,曹操的叛徒少吗?一点都不少。曹操东征陶谦,创业元老陈宫等人背叛了。曹操十分相信魏仲,于禁不会背叛他,结果呢,两人比谁都投降得快。

最夸张的就是与袁绍争雄的时候,曹操还没败呢,某些人降书都写好了。为了顾全大局,曹操只得一把火烧了书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曹操明白不能深究,不然就没好人了。



背叛孙权的确实很少,但是首鼠两端者一点不少。曹操快打来时,除周瑜等少数几个不赞成投降外,大多数人都劝孙权赶紧欢迎曹操。这些人背叛孙权,其实差的就是一个机会。如果到了那一步,背叛的绝对不比刘备的少。


说到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关于廉颇的。在长平之战前,廉颇被赵括顶替,变得无权无势。那些门客见廉颇如此,纷纷离他而去。后来,廉颇又为大将,恢复昔日荣光,门客厚着脸皮想回来。 廉颇拒绝了这帮趋炎附势的家伙,叫他们滚一边去,哪里凉快去哪里。


门客不服气,跟廉颇理论,说:“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在刘备人生中离开的那些人不就和廉颇门客一样吗?他们与刘备分道扬镳并不能说明“背叛”刘备的多,也不能说明刘备不得人心,一切都是利益使然。

回答2:

恰恰相反,刘备是最不得人心的。除了关张赵,简雍孙乾这五个人,二糜都是政治投机。刘备领徐州牧,陈登陈群这样的人才不跟随,曹豹勾结吕布,赵昱勾结曹操,这也叫得人心吗?

回答3:

因为他也是最虚情假意的一个,他本来就是个伪君子,这些人逐渐看上穿他的面目,所以反叛的人就多了。

回答4:

因为刘备实力是最弱小的,再加上经常打仗,很多人每天贪生怕死。因此叛徒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