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关于苏州河的童谣吗?急啊~~!!!

2025-02-23 17:55:5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摘自互联网:

1 大清老早,掼只书包;份量蛮重,作业要交;昨日夜里,老早困觉;节目再好,遥控器上交;为啥大人,比伲逍遥?(大人旁白:伲小辰光,没有看格!)等到长大,抱牢里困觉!七点钟出门,伲最勤劳;公交车上,牛奶面包;学堂升旗,大家立好;bpmf,全要记牢;课间休息,不好乱跑;中午吃饭,胃口蛮好;就是味道不及好婆烧的,好!看见老师,真有礼貌;铅笔橡皮,能用就好;互相攀比,没有必要;身心健康,顶顶重要;帮助同学,不作兴乱打小报告;读书卖力,赛过帮爷娘赚钞票!

2 吃味道来尝味道,天堂美食勿勿少,采芝斋的西瓜子,苏式糖果味道好。黄天源,糕团店,大方糕来寿桃糕。枣泥麻饼数木渎,卤汁豆腐干吃得你馋老老

3 正月初一吃圆子,二月里放鸽子,三月清明去买青团子,四月蚕宝宝上山结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摇扇子,七月莆扇拍蚊子,八月中秋剥剥西瓜子,九月登高去打梧桐子,十月剥开枣红小桔子,十一月太阳头里踢毽子,十二月年底搓圆子

4 一双鞋子两样格唉(后两字合音,读如“该”,相当与普通话中助词“的”和语气词“的”的合用),三个铜板买来格唉,四川带来格唉,五颜六色格唉,七穿八洞格唉,九(究)竟阿有格唉,十(实)在呒拨(读如“钵”)格唉。

最后,顺便把这篇 《苏州童谣的几点思考》转送给你

随着苏州童谣在电视台的频频热播,“大清老早挎只书包……,公交车上牛奶面包……”等朗朗上口的语句在一些学生中,特别是小学生及幼儿中广为流传,甚至我们一些成年人都感到新鲜有趣,纷纷效仿,似乎在大街小巷中刮起了一股苏州童谣之风。

随着苏南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外来人员的不断涌入,在苏州地区也就出现了不少的“新苏州人”。在我们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不是本地人,对苏州个方面的情况了解甚少。而我们幼儿园正在举办《红旗小小电视台》的栏目,突然想到何不利用小小电视台作为媒体,让苏州的小朋友来教这些“新苏州”们学说苏州童谣呢?

一. 首先有利于幼儿了解苏州的民俗风情

苏州方言博大精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了解它,既有助于我们研究语言的发展史,也有助于了解苏州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点。如《笃笃笃,买糖粥》就可以让幼儿了解苏州的历史及街头叫卖的情景,使幼儿对苏州的地方特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 其次对幼儿语言智力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智力发展的第一因子是语文能力。孩子学习语言,不仅仅是让他们会称呼人,会阅读,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语言的途径,使幼儿进行重要的理解和交流。如一些情境词汇无法用普通话来表达和理解其深刻的含义。“挑绷绷,会落雨|”难道挑绷绷,真会下雨吗?当然不是。这是大人嘲笑小孩喜怒无唱的话。挑绷绷是一种绳子游戏,母亲和小孩之间常玩,孩子输了动辄大哭,就是“落雨|”。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孩子很容易就学会并掌握。

三. 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的能力

现在的大多数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容易养成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同情,不善于竞争,不尊重人, 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

通过小小电视台这档栏目的制作播放来看,收到的效果是难以预料的。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们亲密无间,“新苏州”们从“老苏州”那里学会了苏州童谣,“老苏州”也从“新苏州”的成绩中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充分体现了合作的意识。

四. 通过实际运用体会到积极的效果

幼儿学习语言有三大特征:易行性,积累性和渗透性。其中渗透性指的是语言学习是随时随地进行的,幼儿不必为学习语言付出额外负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大量的词汇,幼儿的语言学习可渗透到幼儿的各项活动中。所以在幼儿开展的“苏州一条街”的创设游戏中,我常常带头,让幼儿用苏州话来交流和表达。如一分洋钿,一分货等。使孩子在没有负担带着愉快情绪不知不觉学会了很多苏州话。

通过小小电视台栏目的播放及收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积累和渗透,幼儿园的“新苏州”们正不断向“老苏州”们靠近,使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